独乐寺,位于天津市蓟州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隋文帝时期,距今大约已有1550多年。据清代朱彝尊所著《日下旧文考》记载,现存独乐寺的主要建筑,为辽圣宗统和二年(984年)重建,至今已有1021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也是国内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千年古刹独乐寺,偌大的木结构建筑竟不用—钉一铆,全以梁架和斗拱吻合,檐牙高啄,钩心斗角,浑然一体。
它虽历经千余年风沙雨雪侵蚀和29次地震灾害,仍巍然屹立,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独乐寺占地16500平方米,由山门、观音阁、韦驮亭、卧佛殿、三佛殿、乾隆行宫及附属建筑构成规模宏大的庙宇式建筑群。独乐寺山门正中上方悬挂匾额“独乐寺”,字径尺半,为明代大学士、宰相严嵩手书。山门前两侧是哼、哈二将,威武庄严,造型生动,身高4.5米,为辽代彩色泥塑。后面为绘制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四大天王壁画。
过山门就是观音阁,它通高23米,为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是我国古代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它雄健古朴,设计精巧,工艺简洁高超,顶为九脊重檐歇山式,平缓中见深远,与山门相映,气宇轩昂,宏伟壮观。观音阁上檐下方正中悬挂一鎏金方匾,上镌“观音之阁”四个楷书大字,落款“太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五十二岁游蓟门时所书。下檐下方正中悬一方匾“具足圆成”,为清朝咸丰皇帝御笔。内槽金柱有匾“普门香界”,为乾隆皇帝亲题。
观音阁共有28根立柱,外圈18根,内圈10根。柱子都有显著的侧脚,上下层柱交接处使用叉柱造,即柱子不与地面保持垂直,而是以两边略向建筑物中心倾斜,形成建筑物上小下大的形状,比通常的长方形结构增加了稳定性和抗震性。观音阁立柱的纵横方向,均以梁仿斗拱等构件拉连,形成双环框架。观音阁数以千计的斗拱和梁柱檩椽彼此之间,全部以榫卯相勾连,结成坚不可摧的整体。整座建筑中上万个榫卯相互咬合,让数以千计的梁、仿、柱、檩、椽,构造成一个严实的整体。
上下檐的斗拱粗大雄伟,排列疏朗,在辽宋期间,斗拱是横梁与主柱之间过渡垫托的木制构件,起承重作用。到明清时期,斗拱逐渐变小,也纯粹成了一种装饰。观音阁一层四壁的彩色壁画,元代绘制,明代重描。整个壁画以二明王和十六罗汉像为主,背衬山水云雾,气势磅礴。堪称佛教壁画之上品。观音阁后为明代八角亭,内供奉高2.68米顶盔带甲的韦驮立像。韦驮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位居四大天王所属三十二神将之首。韦驮亭后为一组典型明代四合院建筑。
前殿为释迦牟尼80岁涅槊卧佛像。后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与药师光佛和阿弥陀佛。四合院东南有乾隆十八年(1753年)兴建的独乐寺行宫,供乾隆皇帝东陵谒祖往来途中小憩驻跸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