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汛期来了,饮用水卫生知识知多少?

一 城市内涝时,致病微生物主要来自哪儿?主要造成什么疾病?

值得说明的是,内涝是我国城市汛期的常见的灾害。内涝发生时,城市的自来水管网、下水道、垃圾处理系统压力陡然增加,尤其是流经下水道、垃圾站的污水中常混有细菌、病毒、原虫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及原生动物,这些致病因素随着污水的传播而扩散。

通常来说,洪水及内涝后,城市水体粪便污染指示菌浓度上升、人群胃肠道症状病例的发病增多,部分人群的腹泻痢疾传染性肝炎等疾病发病率升高。

二 这些致病微生物存活时间是多长?

洪水过后周边环境中会存在多种有害微生物,一般需要2-3个月的时间才可使洪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在环境中消除。温度、湿度、pH、土壤结构、阳光照射等各种环境因素对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活和持续时间存在影响。不仅如此,微生物特性和环境敏感度也影响着其存活时间,如痢疾志贺菌在土壤中可存活9-12天,隐孢子卵囊可存活数月,孢子真菌和芽孢杆菌则可存活数年。

三 城市内涝时,自来水还能使用吗?为什么会有氯味?

在我国,为了防止介水传染病的传播,消毒处理是自来水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系列水质处理措施的处理和消毒,能够确保切断介水传染病的传播链条,保护万千群众的身体健康。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饮用水消毒剂指标有4项,分别是氯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氯)、一氯胺(总氯)、臭氧和二氧化氯,并规定了其使用时与水接触时间、出厂水中限值、出厂水中余量和管网末梢水中余量。

其中氯制剂是我国最常使用的消毒剂!!!

城市内涝时,在怀疑水源可能受到肠道病毒污染时,部分水厂会通过监测数据调整氯消毒剂量和接触时间,以保证饮水的安全。

研究表明,加氯接触30min,游离余氯在0.3 mg/L以上,对肠道致病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杀灭作用。当出厂水中余氯大于4 mg/L时,大多数人能尝出或闻出饮用水中的氯气味。

当饮用水(含农村井水)被污染,出现变色变浑变味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四 还有那些要关注的环境健康问题?

洪水之后易形成大量蚊虫滋生繁殖的场所,此外,死亡的牲畜、垃圾、粪便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成为蝇类大量滋生繁殖的来源。洪灾期间,鼠类也往高处迁移,增加鼠类和人群接触的机会,可能发生相关传染病的流行。

进入7月以来,我市降水量显著增加,降雨给燥热的夏季带来了丝丝清凉,也让一些小伙伴们忧心不已:

降雨量高度集中,易发生城市内涝等灾害,这些发生的灾害可能造成什么健康影响?小伙伴该如何预防及应对?

让小编来给小伙伴们普及一点卫生知识。

在洪灾或城市内涝发生前和发生时,有没有权威的指导说明?

答案是有的!!!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1. 熟悉所在社区的疏散路线和预警信号,了解容易发生洪涝或山体滑坡的区域。

2. 饮用水和生活用水采用氯化消毒或煮沸的方式处理

确保饮用水安全是洪涝后防范疾病最重要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有效采用能够减少暴发水源性疾病的风险。

3. 推广良好卫生习惯和安全食物制备方法

请勿使用洪水洗碗,洗漱和准备食物。如果接触过洪水,请务必用肥皂和水洗手。

4. 避免步行或开车经过水灾或有较深积水的地区

5. 避免食用被洪水污染的食物

接触过洪水食物可能已经被污染,而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则可能会增加水源性疾病的风险。

6. 清洗消毒被洪水浸泡的房屋及物品

枕头和床垫等无法使用消毒剂浸泡和清洗的物品应当舍弃,洪水退去后,应采用合适的清洗消毒剂对墙壁,地板和其他表面进行清洗消毒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

7. 预防蚊虫

如果房屋处于易积水的区域,应有效防范蚊虫,可按照标签说明使用驱蚊剂,涂抹在衣服或皮肤上。睡觉时应使用蚊帐,必要时可穿着长衣长裤。

来源:天津疾控

标签: 汛期 微生物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