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由来
1900年,岁逢庚子,义和团乱起,清政府对各国宣战,西方八国组成联军登陆大沽,目的是进军北京解救外国使馆,而首先要占领天津。7月14日,联军攻占了天津城。
7月30日,八国联军组建的天津临时政府成立,中文名“都统衙门”。临时政府是掌管民政的军政府,由联军各国司令官提名、司令官会议通过的方式,推举六国军队各一名校级军官组成政府委员会,通过委员会会议决议施政。
靠对当地情况一无所知的军官当然无法管理这样一个大城市,于是临时政府职能部门的官员大都聘用在天津工作居住多年的外国人,如北洋大学总教习美国人丁家立任汉文秘书长,美国茂生洋行天津行经理易孟士(Walter Scott Emens)任司法部长,从事海河治理的丹麦工程师林德(A.de Linde)任工程局长。
天津地图的作者、任北洋大学教授的美国地质学家德雷克(Noah Fields Drake)被聘为土地丈量员。在《临时政府会议纪要》中有如下记录:
“责成秘书长聘用德雷克先生为临时政府土地丈量员,年薪600英镑,该职隶属即将成立的公共工程局。”(第43次会议第6项,1900年9月24日)
与此同时,临时政府还聘请德雷克绘制一张天津城区地图,以供政府使用:
“批准汉文秘书聘用一家私人企业工程师德雷克先生绘制一份8:1000英寸的天津城区地图。委员会同意为此项工作支付400元。”(第7次会议第5项,1900年8月10日)
诺亚·德雷克
美国地质学家诺亚·德雷克(Noah Fields Drake,1864-1945),早年先后毕业于美国阿肯色工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1897年来到天津,任北洋大学教授,讲授地质和采矿专业(1898-1900, 1905-1911),其间也曾在开平矿务局、天津“先农房地产公司”任工程师。1912年回美国后,曾在阿肯色大学任教授,后在多家企业或机构任职。他是美国地质学会、采矿工程师学会、地震学会的会员,以及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员。
1900年8月,德雷克应临时政府之邀绘制天津城区地图。两个月后,绘制地图完成,递交临时政府:
“递交了德雷克先生绘制的天津城区平面图,并提出了关于修筑新道路的建议。保留该项建议,以待审议。”(第52次会议第2项,1900年10月10日)
三个月后,德雷克向临时政府委员会提出支付绘制地图的报酬,委员会为此专门做了一项决议:
“德雷克先生要求委员会付给他花费了6周时间绘制天津地图的报酬。下令支付。并以其现年薪600英镑的标准为基数进行结算,费时一个半月,每月500元,计750元整。”(第98次会议第16项,1901年1月23日)
同时,临时政府还准许德雷克印制地图出售:
“批准政府测量员德雷克先生石印他所绘制的天津地图,并同意出售,价格由其自定,收入归其本人所有,但所有印本均应注明本图系为临时政府所制的字样并免费为临时政府提供50份图本。德雷克先生制作的石版可归个人所有,但地图原件归临时政府所有。”(第113次会议第19项,1901年3月1日)
交付临时政府的原图尺寸大小不明,德雷克印制出版的地图尺寸为:75×59cm。他为出版这份地图专门撰写了一本小册子:《天津地图及其简要说明,德雷克,1900年》(Map and Short Description of Tientsin, by Noah Fields Drake, 1900)。
《天津地图及其简要说明,德雷克,1900年》封面
德雷克在临时政府担任土地丈量员,在公共工程方面也是一个重要角色。公共工程局长林德休假,德雷克便临时负责工程局的工作:
“批准林德先生从本月10日起休假10天。在他休假期间,由德雷克先生负责公共工程局工作。”(第168次会议第8项,1901年7月8日)
其后没过一个月,德雷克就提出辞职:
“公共工程局局长向本委员会提交德雷克先生的辞职书,他请求尽快解除他在临时政府内的职务。本委员会认为,德雷克先生想在合同规定的两个月期满前就离职的要求不能予以批准,他的辞职只有在两个月后即10月1日才生效。”(第178次会议第14项,1901年7月31日)
“根据公共工程局的请求,本委员会同意在能够物色到接替人的条件下让德雷克先生于9月15日辞去临时政府的职务。”(第193次会议第15项,1901年9月4日)
德雷克辞职后,继续在北洋大学担任教授,同时在先农房地产公司任工程师,直至1912年将近60岁离开中国回到美国。
地图解读
这份地图是在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不久绘制的。当时,城市的公共设施、道路以及外国租界都在迅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不少都在这份地图上表现了出来。例如:
按照德雷克的说法,此时天津临时政府已经开始拆除城墙,并将在城墙基址修建宽阔的马路。同时,从城北门向北到御河开通了一条60英尺宽的道路。还有一条60英尺宽的道路正沿着海河右岸从老法国河坝修到老城东北角的对面,再连接沿着现在的城墙修筑的道路。
地图上标注的地名等,德雷克显然是按照当地中国人的称呼标注的,他发现许多地名称谓没有明确的界线。
德雷克在他的小册子中,分析了天津城区道路构成的特征,提出天津城墙和河道一直是城市道路线性增长的导向性地理要素。一组道路大致平行,而另一组道路与城墙和河流几乎呈直角。街道的宽度时宽时窄,平均宽度可能不超过10到12英尺。随着道路的延伸,人们不断地侵占道路的两侧,使道路变得更窄。因为土地变得更有价值,商铺通过侵占道路扩大经营空间。
由于中国城区道路过窄,地图中所绘租界以外道路的宽度,大都是实际测量宽度的大约一倍。
天津周围多湿地。湿地的面积在不同季节变化很大,地图所画出的湿地面积如对旱季而言有点过大,但若显示雨季湿地面积又太小。因此,地图标出的湿地是表示全年一直存在的湿地。
地图左右两侧用中英文列出了68个机构名等,分为四个类别,并在地图相应位置标注了号码。这里按图中原顺序列出:
官方机构
军事设施与机构
教育机构
慈善机构
寺庙
德雷克笔下的天津
德雷克在《天津地图及其简要说明》一书中,为解读地图,对当时天津城市的关注点,做了简要的描述,堪称庚子年天津实时指南。下文便是其主要内容的译文。原文有错误之处或需要解释的地方,用按语做了说明。
天津地处北河和御河(或称大运河)的交汇处,距离大沽海岸约有40英里。天津位于北纬39°4′,东经117°3′36″。天津的中国人口,通常被估计为60万到80万之间。欧美人口波动很大,估计大约有1000人。这些外国人包括不同的民族,主要有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
根据天津的地质条件和中国文献的记载,天津在2000年前还是一个沿海的村庄。延伸四方的河流航道系统,尤其是1300年前修建的大运河,使天津很快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在政治上,天津城市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当时它成为卫城。(按:天津建卫是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雍正三年 (公元1726年)(按:应为1725年),天津成为一个州;雍正九年 (公元1732年)(按:应为1731年)成为一个府城,统辖一个州和六个县。
德雷克是地质学家,对天津的地质环境专门做了简述:中国北方的河流充满了大量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迅速填入水浅的北直隶湾。沙尘暴在中国的这一地区很常见,从北方和西北方刮来大量的沙石,都填充到海湾,使沿海平原不断向海中扩展。尽管这种陆地生长方式使其面积迅速增加,但海拔的增长却非常缓慢。天津离海岸大约40英里,通常高出海平面只有三到四英尺。实际上,天津所有建有房屋的土地海拔大都只有两到四英尺。
根据1858年的天津条约,城市对外开放。从那时起,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直至现在,天津一直是一个贸易城市。在航运季节,一走进租界,商业活动便是吸引人们注意的第一件事情。每年大约3月10日到将近11月20日,转运货物是人们最常看到的活动。河里挤满了河船,还有许多拖船和驳船。船舶拥塞不堪的河道蜿蜒穿过整个中国城区,其拥挤程度比外国租界更甚,拥挤的河道总长度达到10到12英里。成千上万的苦力挤满了沿河坝的通道,扛着货物在船舶上上下下。外国租界的河坝,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大部分货物都在沿岸露天堆放,直到它们被再次装运上船。这给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了解通过天津转运的各种货物量的多少。在内地贸易中,盐长期以来一直是最明显的例子。现在,沿外国租界对面的海河左岸,堆放着大约100万包或5万吨盐。
外国租界
目前,外国租界包括英国、法国、日本和德国租界。
自绘制这份地图以供发表以来,拟议中的意、奥、比、美四国租界已经划定。拟议中的意租界位于海河左岸,包括通常被称作“河东盐坨”地区。拟议中的奥租界位于意租界的正北面,包括通常被称作“河东”的地区。拟议中的美租界是位于海河右岸英、德租界之间的一小片土地。(按:作者搞错了。美租界设立于1860年代,此时已经存在将近40年了。只是美国政府疏于管理,租界没有设置市政机构。1902年并入英租界。)拟议中的比利时租界位于海河左岸拟议中的俄租界南面,略超出本地图之外了。
沿海河分布的英、法租界构成了现在外国租界的大部分。那里的土地几乎都建起了房屋,铺筑有维护良好但又很狭窄的碎石路。最重要的商业街是维多利亚道、大沽路和大法国路。
按:地图上已经标出了正在谈判中的俄租界,但没有标明界线。1901年5月才正式划定。法、日租界正在谈判中的扩展界也将界线画出。而且,日租界扩展界的界线,是1900年12月28日日本领事擅自宣布的方案,几乎囊括了天津城以南到土围墙的大部分地区。日本的野心计划遭到列强的反对,到1903年,日本不得不同意退让出城南地区,作为“预备居留地”。
体育运动
天津的大部分外国人喜欢参与的流行体育运动,包括在租界以南大约两英里的赛马场举行的春秋两季赛马以及驯马,还有在英租界体育场的网球、马球、板球以及滑冰等等。
英租界体育场打网球的胡佛
维多利亚花园与戈登堂
通过园艺技术和细心维护,可以在这个少树木、多湿地、土壤盐碱化的平原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维多利亚花园这个小小的公园就是很好的说明。春夏之际,每当下午和晚上,有公共乐队举办露天音乐会,更增加了公园的吸引力。
以划定英租界的戈登将军命名的市政厅(戈登堂)矗立在维多利亚公园旁边,是纪念那些以极大魄力建起它的外国人的丰碑。
图书馆
戈登堂设有公共图书馆,藏有大约7000册书,还有大量欧洲和美国的主要期刊杂志。
法租界市政厅也有一个小型法文图书馆,藏有书籍、杂志和期刊。
学校北洋大学(地图标号68)
一个属于中国的大学,由外国人担任校长和系主任。美国人丁家立(C. D. Tenney)先生任校长。学校设有土木工程、铁道工程、采矿工程、机械工程和法律等系,并建有设备良好的实验室和机械车间。本科的学习课程,除了在预备科学习四年,还要学习两年到四年不等。除了中国文学外,所有的课程都用英语授课。1900年春季,大约有300名学生正规入读。
医学堂(地图标号63)
聘有法国教授的中国学校,提供为期四年的学习课程。通常大约有30到40名学生入读。
大清电报学堂
设在法租界的中国学校,有30到40名学生。
安立甘中学(All Saints'High School)
这所学校位于马场道,与安立甘教堂和牧师住宅在同一个大院内。学校只招收欧美裔的男女学生。负责安立甘教会的牧师是学校总的管理者,同时也参与教学。普林第维尔(Prindiville)小姐任校长,还有三名年轻女教师协助管理学校。学生的平均入读率为50到60人。
除了上述提到的学校之外,还有其他几所大小不一的学校,主要招收中国学生。
教堂
安立甘教堂(圣公会),位于咪哆士道和马厂道交口。
合众堂(基督新教),位于戈登道、英租界体育场东南角对面。
圣路易教堂(罗马天主教),位于飞龙路。
除此之外,还有几所教堂主要供中国人使用。
宾馆
利顺德饭店,位于维多利亚道维多利亚花园对面,是天津最主要的宾馆,拥有56间客房,此外还有客厅、餐厅、台球室等等。
天津酒店,位于河坝。
克拉伦斯大酒店(Clarence House Hotel),位于大法国路。
殖民地酒店(Hotel des Colonies),位于大法国路。
银行
汇丰银行,位于河坝。
渣打银行,位于维多利亚道。
德华银行,位于河坝。
华俄道胜银行,位于领事道。
横滨正金银行,位于维多利亚道。
大清银行,位于维多利亚道。
中国城
糟糕的交通工具和对公共设施缺乏认识,导致目前约70万人口挤在一个大约3英里长、2英里宽的地区。这一地区,除了河流、污水池和狭窄的街道,其他土地都密密匝匝盖满了房屋。
街道上拥挤的人群,河道里拥挤的船只,使得穿行这一地区非常困难。
房子的建筑风格单调,但新来者会感到新奇有趣。到处是寺庙或拱门,增加了美丽的色彩也打破了单调乏味。
在地图上,大多数有意思的地方都做了编号,列出了它们的名称。其中一些地方在去年夏天骚乱期间或之后被拆毁,所在的土地已被作为其他用途。大部分兵营和城墙都是这样被拆毁。这些地方有些仍然有历史意义,特别是曾被城墙占据的地方。
城墙
根据中文记载 ,我们得知城墙建于永乐二年(公元1405年)(按:应为1404年)。在城墙存在的496年里,曾进行过几次修复和改造;有两次,河堤决口,洪水泛滥,城池遭淹,导致大部分城墙倒塌。现在的城墙,大约有30英尺厚,25英尺高,两侧是4-5英尺厚的砖砌墙,中间填满了泥土。顶部覆盖着砖或石灰制成的粘合物。城墙顶部外缘建有高约5英尺的砖砌护墙。
在四个城门和城墙四个角的顶部,建有两层的建筑作为瞭望台和用于装饰。
土围墙
天津清军将领僧格林沁于1860年建造了这道土墙。土围墙大约有13英里长,10到12英尺高,15到30英尺厚,顶部有护墙,通常在外缘,但有的在中间。
都统衙门
原为直隶总督的住所和官衙,现在,这个衙门被用作天津临时政府的官署。多座建筑组成了几个“大院”,与普通坚固的中国家庭住宅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水师营(地图标号57)
这是天津建造最好的炮台,上面架设有多门大炮。外国租界以及炮台与租界之间的海河,都在炮台大炮的有效射程内。去年夏天围城期间,炮台上的大炮有效地射向租界。炮台旁边是法国大教堂的废墟,在同一片土地上,还有1861年被法国人占用作为领事馆的庙宇。还有老法国教堂,它在1870年的大屠杀中被中国人烧毁。当时,庙宇或领事馆也被摧毁了。大屠杀中,几名法国人在建筑内被杀。去年夏天,上述教堂很早就被义和团视为必摧毁之列,并在第一次攻击时就被烧毁。
练军中营(地图标号55)
兵营周围的炮台上也架设有大炮,向外国租界开火。据说,炮火是从旁边兵营(正中营)的高塔炮台上直接射向了北面。
海光寺或称签约寺、西机器局(地图标号23)
去年夏天围城期间,这个地方被英国大炮的炮弹击中起火,大部分建筑被烧毁。旁边的寺庙很有意思,因为1858年,额尔金勋爵和中国钦差大臣就是在这座寺庙里签署了天津条约。
行宫(地图标号51)
这个地方直到1898年一直被作为海军总部,随后进行了扩建,准备供皇帝和他的宫廷使用,那一年他有可能要访问天津。一个大型剧场和所有主要房屋都有大量的木雕装饰,形成这些建筑有趣的特色。建筑和周围的院落占据了大约900英尺长、500英尺宽的一片土地。
龙亭(地图标号30)
这个地方是用来摆放皇帝的石碑的。两座相当漂亮的建筑,还有大块的石碑上雕刻有龙纹,非常有意思。
鼓楼
位于城的正中央,被用来发警报。从城门穿越城中心的街道从鼓楼下穿过。
外国画家笔下的鼓楼
寺庙
大量的寺庙,是城里最具艺术特色的建筑。有些家族也有自己的庙宇。地图上的列表列出的是最重要的寺庙。
参观天后宫、玉皇阁、清真寺和孔庙,能让人对中国的寺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那些没有见过这些地方的人也会是一个很好的补偿。僧王祠是外国人感兴趣的地方,因为他1860年在天津周围筑起了土墙并曾与外国人作战。
学堂
如果不是中国的教育机构,这些建筑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意思的。它们只是些普通的中国建筑,一些房间和大厅——比一般的房间要大,大部分家具只是木制长凳。
善堂
地图上列出的慈善机构名录包括其中最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善堂显示出中国人是如何努力照顾不幸者的。
由于微信管理原则所限,此公共号不允许有直接的评论功能。如想发表评论,请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小黄花(在看 xx),然后添加评论。然后点击发现--->看一看,即可看到相关的评论;也可也在这里就某一个文章发表自己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