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之中国,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毫无悬念、当之无愧。
民国时期却非如此。
第一大城市,绝无悬念:上海。
上海在民国时,是行政院院辖市、特别市。其地位比今日之上海对国家的地位,更高。
上海被称为上海滩,又称十里洋场。
为什么叫上海滩?上海开埠后,在1845年,某些洋人划定第一片外国人租界时,把东边界划定在洋径沃,中文译作过来叫“黄浦滩”。
上海人认为上海的发展繁荣,是从这片滩地发展起来的,黄浦滩演变为外滩,外滩再演变为上海滩,“上海滩”逐渐被用来形容上海了。
十里洋场,本身是贬义词,因为是用来形容上海的租界区外国人很多,灯红酒绿、繁华异常,尤其是洋货横行,所以称之为“十里洋场”。
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东方排名第一的大都会,比当时的东京繁华多了。
上海在民国时,占全国66%的产值和61%的进出口贸易。
放眼当时世界上的各大城市,上海的繁华程度仅次于伦敦、巴黎和纽约。
举个例子,从香港到上海来做生意的富婆,常常被称为“乡下村姑”。
可见当时上海的繁华至极。
有歌谣写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到三分像,上海已经变了样。
第二大城市,天津。
2020年,天津的GDP全国排名,已经在十名开外,甚至没有南京高。
但在民国时,天津市是当仁不让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行政院院辖市、特别市。
天津又称“天津卫”。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海河、南运河、北运河等众多河流均在天津交汇。
1402年,朱棣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天子渡河之地”直沽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称呼。当时的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天津卫”一词,由此而来。
民国时,公认的“南有上海,北有天津”。
当时的天津是中国第二大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三十年代,天津的贸易额占全国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当时的天津有200多家国内外保险机构。
天津的铁路、海运、航运等交通优势,在全国独一份。
在天津,产生了中国的第一所大学、第一条电话线、第一个邮局、第一张邮票、第一个现代化的造币厂等。
第三大城市,武汉。
武汉同样是民国行政院院辖市、特别市。
武汉被称为:“驾乎津门,直逼沪上”。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到过武汉:“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那样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让它成为东方的芝加哥”。
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直辖市。
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耸立在长江大水之上,气势磅礴、威风凛凛。
武汉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拥有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
武汉的近代工业化的企业数量,稳居全国首位。
今日之武汉,按照2019年的城市GDP排名,依然可以闯进全国前十。
虽然不能和北上广深相比,但比天津还是要好一些。
本文由后知后觉吴原创,欢迎关注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