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的买办并不在少数,不过能像梁炎卿一样,全家齐上阵,整整为洋行服务上百年的买办,可就没几个了。当然这上百年的时间,不是指他一个人,而是梁家父子四人都为怡和洋行当买办,总的服务时间加起来整整有110年。
梁炎卿,出生于1852年,他父亲是广东商人,很早就把梁炎卿送到香港去学习英文,希望他未来可以与洋人做生意。梁炎卿也果然不负众望,二十岁结束学业,进入了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是旧中国最大的洋行,创始人正是臭名昭著的鸦片贩子渣甸。鸦片战争后,怡和洋行积极向中国内地发展业务,把触角伸进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
梁炎卿一开始只是名练习生,收入十分微薄,但他为人老实顺从,英语又说得流利,很快便受到英国人的赏识。后来,他便凭借着仁记洋行买办的担保,没有缴纳现金寄库,就当上了正买办。
之后,天津怡和洋行正准备扩大业务,梁炎卿又被调到了怡和洋行在天津的分行,成为当家买办,地位与佣金都很高,相当于首席买办。怡和洋行除了日常的正规业务以外,剩下一些临时性的业务,梁炎卿都可以从中获利。
除了这些,梁炎卿把天津怡和洋行新设立的进口部、出口部,都给揽到自己业务范围之内,成为当时天津数一数二的大买办,积累了惊人的财富。
1903年,梁炎卿给自己造花园大楼房时,用的是从天津城墙下拆下来的大砖。八国联军打进天津城外,下令把天津的城墙给拆了。大部分墙砖都被外国人用掉了,剩下一些只有买办才敢用。
天津的百姓对此敢怒不敢言,认为买办仗着洋人的势力,用“皇上家的砖瓦”给自家盖房子,这是招人恨的汉奸行为。不过,朝廷都不敢惹洋人,老百姓也只能在背后骂几句。
梁炎卿不仅在商业上混得风生水起,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方式。除了采用西式教育外,他以身作则,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拒绝奢靡生活,一生保持着这样简朴的生活作风。至少在这一点上,梁炎卿还是值得称道的。
梁炎卿有三个儿子先后进入怡和洋行,一直伴随怡和撤出中国大陆为止。四个人的工作时间加起来达到110年,梁炎卿一个人就占据了其中的68年。可以说,梁家的兴衰一直与怡和洋行始终。
梁炎卿对洋行以外的事情,都不太感兴趣,有机会做官都没去。他跟北洋总理唐绍仪都有不浅的关系,需要政界背景的话,是完全没问题的。他长子确实靠着唐绍仪的关系,在北洋当了个没啥实权的副部长,但还是混不下去,回家帮父亲打理生意。
而梁炎卿一心为怡和效力,从来没有其他想法,只是随大流捐过一个清朝的顶戴官衔,可也没往心里去。怡行洋行对他充分信任,让他兼任英国高林洋行的进出口买办,长达十七年。高林还是怡和的竞争对手之一呢。
梁炎卿从乡间收购各类特产,又掌握着进口货物的发放,以及资金的周转。而洋人又缺乏监督的手段,使得买办在各项业务中,都可以上下其手。他们通过压榨供货方、欺凌买家、克扣工人劳务费等等手段,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据后人估计,梁炎卿的财富总额至少达到2000万银元,按照现在币值,至少达数十亿元。梁炎卿天津、河北张家口等地置办了大量的房地产,成为当时河北最大的房地产业主。
由于梁炎卿置办房产的年代较早,有些清朝时就买下来了。等到北洋时代,各路军阀政客逃到天津买房买地时,梁炎卿便可以高价出售给他们。比起初始价格,至少涨了数百,乃至上千倍,获得着实丰厚。
梁炎卿虽然钱赚得多,但一生谨慎,轻易不愿意离开天津租界。他的生意伙伴陈祝龄,和长子梁赉奎先后被绑架,并惨遭杀害。从1927年开始,梁炎卿几乎没有出过自家花园洋房的大门,连洋行的英国人有事,都不得不亲自登门求教。
1938年,梁炎卿病逝于天津,次子梁联奎接替他在洋行的职位,直到1952年才离职。梁家对怡和洋行的忠诚,在整个天津买办圈子里,都是独一份的,被誉为“买办之王”。
【参考文献:《民国的买办富豪》、《近代天津“买办之王”的财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