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追溯·历史
2005年前后,我毕业住在岔路口,首付1万就可以买商品房,还不限购。
那会东外刚建校不久,还不是江宁老大;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生源可谓来自五湖四海,是普民望尘莫及的“贵族学校”;竹山中学是当时的公办“领头羊”;排第二的上元中学严格来说还是“乡镇学校”,生源多以周边村镇农民家庭为主,家长们的学历普遍有些低。
凤凰台
竹山电子一条街
用薄弱来形容当年的江宁教育资源,再恰当不过。
但15年后的今天,在城市化进程中一路狂奔的江宁,高校、产业密集。大学城、上秦淮未来科技小镇等集聚了大批高知人群;像将军大道一些小区,一度成为南京知名的程序员定居圣地。
02
江宁·现象
不知算不算普遍的一个现象:我身边好些朋友大学毕业,刚结婚时都曾在江宁买过房。
2019年南京人口统计,江宁常住人口居第一。这些或多或少反映出,宜居又有活力的大江宁,成为很多留在南京的年轻人的选择。
(江宁百家湖商圈夜景 /网络图)
而与此相对应的,又存在另一个现象:很多人毕业后在江宁安家,等孩子上了学,又换了市区的学区房。
我一个程序员朋友住托乐嘉,孩子上中班时,就花400万买了套五六十平的游小钟英双学区房。
“江宁教育很差”的刻板印象可谓在南京人心里根深蒂固。
随便扒扒手指头:东外、南师江宁、江宁实小、竹山中学、天印高中、秦淮中学……叫得上名的学校相当有限。
看看鼓楼遍地名校,看看鼓楼有7家学而思江宁仅有3家,对比之下江宁教育确实显得很“痛”。
那么,江宁的教育资源真的那么弱鸡吗?
03
数据·说话
江宁作为南京的新市区,短时间存在不足很正常,与主城区生源的差距也不可无视,和传统名校更没可比性。然而,随着江宁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和高素质人口的不断更新,薄弱的基础教育正逐渐步入正轨。
2020年江宁区教育局发布的本区各分数段人数:
(点击看大图)
为了进一步具体了解各分数段的学生在原市区中可以对应何种档次的学校,看下面一张图,重点看2020年南京第一批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情况:
(点击看大图)
但凡对南京教育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市区的大部分高中不对江宁初中招生。
以2020年录取线为例:
考不上东外(610分)和南师江宁(608分),基本上只能选择江宁高级中学(586分),但在市区还可以选宁海(598分)、雨中(600分)、金中河西(605分)等;
如果达不到586分,在江宁只能选天印(556分)或秦淮中学(534分);
而在市区,560到600分区间可选的有太多:田家炳,南航附中,燕中,河西外校、建邺高中,十二中……
江宁的孩子中考时很吃亏!这些市区学校的高考成绩都比天印好太多。
这些孩子如果到市区,中考报考学校就有了更多选择,可以选择更好更合适的高中,三年后高考时的成绩和名次大概率也会有所上升。
虽然,区域教育自我保护的高墙很难翻越,也正因此更突出东山外国语和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意义。
作为江宁教育的杠杆,东外和南师江宁录取分数线和高考升学率在南京市均名列前茅,本地生源也持续增加。
东外
南师江宁
看看东外和南师江宁今年成绩:
东外一本达线率91.9%、400分以上6人;
南师江宁一本达线率86.9%,400分以上22人;
东外中考总均分596.04分,超过市均分86.64分,高分段表现:650分以上4人;645分以上15人;640分以上43人,635分以上74人,630分以上121人;
南师江宁没有公布总均分,有3名同学考了658分,高分段表现:650分以上6人;645分以上18人;640分以上29人,635分以上52人,630分以上87人。
从积极面来看,教育壁垒侧面“帮助”江宁留下了部分优质生源,同时带动了本土民办校的共同成长。
然而,能去东外和南师附中的尖子生能占多少呢?
04
客观·成长
在江宁,还有“两派”:一派矮化江宁教育,“在江宁上学就完了”;一派来个名校挂牌立马吹上天。
名校挂牌说的是拉小江宁分校,也叫东吉湖小学,房价是被哄炒上去了,实际上拉小能给江宁分校的资源有多少?教师会流通过去吗?令人深思。
除了东吉湖小学,南京晓庄学院弘景实验小学、梅龙湖学校(竹山中学分校)、齐武路初级中学(东外分校)、江宁开发区学校东校区(北小分校)也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了。
而且就在前天,南京又一批小区喜提东外,让家长们沸腾了,岔路学校、滨河学校、宏运学校挂牌东外,还有一所宏运学校在建设,建成后也将与东外合作。
值得肯定的是,江宁的教育配套在蒸蒸日上。
毕竟地缘辽阔的江宁新盘轮番上市,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会定居这里。而同时,学校的成长和区域的发展一样,都需要时间去打磨。
相比市区的老破小、停车难,江宁区域环境好道路宽,地铁延伸了,近年来打造了不少的特色旅游景点,品牌盘更是数不胜数,也不乏高档商业体。
(著名的江宁牛首山景区 /网络图)
(江宁景枫KINGMO /网络图)
作为“一市两制”的优秀代表,江宁独有的发展思路模板是杭州的萧山:直接无缝接轨主城又不依赖主城,经济内生力强,城市建设自成一体。
然而,时光荏苒,区域的精耕细作赶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教育等不了了……江宁教育的“硬伤”落到每个父母的身上“神经反应”也不尽相同。
就这样,这座城市每年都在上演着江宁家庭“迁徙剧”。硬核教育资源集中、遍地高价学区房的鼓楼,有高档小区的舒适环境、也有着显著教育优势的大河西,成为了江宁家长们新的择居地。
作为学在江宁、工作在江宁、婚在江宁、定居在江宁,最终迁出江宁的典型的“新南京人”,不禁感叹:江宁留住了我,却没能留住我的孩子。
江宁后来者,你们会怎么选择呢?是坚守于当下,给江宁教育一点时间;还是,追名校学区大流而去?
部分素材来源:在江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