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成网红打卡地,除了考虑安全,这些也不能忽视

夜色下的成都天河西二街隧道里,车辆川流不息,晚饭后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人散步,有人拍照,人群的声音和车流声交织在一起……

据报道,由于打卡拍照的人很多,天河西二街隧道成了一条网红隧道,盛产“港风大片”。

但伴随而来的,是有些人依靠在非机动车道的护栏上拍照,车流擦肩而过,让人不由得捏把汗。

市民在非机动车道上拍照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需要强调,占用非机动车道拍照,不仅妨碍交通,还有人身危险,这当然不对,必须给予制止。

但是细看报道,我们却可以发现另一层问题:为什么非机动车道上跑起了小汽车?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安全隐患。这些个乱入的小汽车也是“入侵者”,它们是造成危险的主要因素,而不是依规通行的电瓶车,更不是旁边人行道的行人。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还是要具体看待。

如果一些市民或游客,只是在人行道上拍照,只要不造成拥堵、干扰他人通行,就无可厚非,不能一棍子打死。

要知道,人们对城市的审美,也是一种刚需。饭后在此散步、聊天、拍照,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和道路、汽车、大楼一样,也都是城市的组成部分,甚至更加必要和难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越来越多,甚至还引发了不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矛盾、机动车和行人的矛盾。

而不少城市的不少地方,一些人行道走着走着就没了,骑车在一些非机动车道行驶,时不时就发现“并入”了机动车道。可以说,在路权之争上,摩的、自行车和行人都是比较弱势的。

多年前,曾有这样一段视频走红网络,赢得很多媒体和网友的点赞:一辆黑色汽车在自行车道行驶,被一骑车老外用自行车挡在前头,老外坚决不惯着汽车,司机最后败下阵来,倒出了自行车道。

后来媒体去采访,发现事发地依然有不少汽车占据自行车道,更多的市民没有像老外一样和抢道的汽车对峙,而是把车挪到了人行道上骑行,“欺负”起了行人。

类似的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城市不是只属于机动车的,更该属于人。

一个健全的、健康的城市,必然是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城市,他们可以选择开车出行,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选择步行,而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出行规则,就是要顺应这种多样化的选择,这也是符合人性之举。

回到拍照的问题上,公共安全和审美需求也并不矛盾,也并非不可兼得。一个方方正正、充满条条框框的城市,也总少了点什么。

正如成都的一位摄影师所说,“场景确实很适合拍照,尤其是在傍晚,隧道口的光线开始变得柔和,加上车灯和隧道灯的共同作用,拍出来的效果比较讨人喜欢。”

一座城市的一些建筑,有了市民喜爱的模样,有了美丽的角度,有了一些艺术气息和情调,这首先是好事。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基础上,城市也该有一些活力和生机。

所以,我们既不想看到有人在非机动车道上拍照,也不想看到连人行道上都不能拍照,这是两个极端,放任不管和一禁了之都并非上策。

人们既然喜欢隧道里的“港风”,划定好界限、维持好秩序,让这种需求有序满足就是了。反倒是那些飞驰在非机动车道的小汽车,该治治了。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樊成 原标题:《隧道成网红打卡地,公共安全和审美需求或可兼顾》

来源:光明网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