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河街人民调解委员会努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天津北方网讯:河北区新开河街人民调解委员会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神深度融入各个工作环节,主动深入辖区各社区开展工作,通过拉网式、地毯式走访摸排,对发生在百姓身边的邻里、物业、婚姻家庭、赡养等纠纷,做到了如指掌,切实了解影响群众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河北区司法局工作指导下,新开河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发现一起调解一起"为基础,以"调解一起稳定一片"为目标,努力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年3月某日凌晨,某小区五楼一住户家内的暖气管突然爆裂,由于当时家中无人,跑冒的暖气水流到了四楼和三楼的邻居家中,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之后,五楼与三楼的业主就赔偿金额问题初步协商未果,遂产生矛盾,且双方情绪激动、言辞激烈。调解员得知后,先是安抚双方的情绪,后耐心地聆听了事情的详细经过和双方的诉求,并记录在案。调解员随后邀请专业法律顾问,一起为双方当事人详解该起纠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解答当事人的困惑和疑虑。接着,调解员又查找到类似的案例,向双方以案说法,引导他们明白"远亲不如近邻",各自应该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对对方尽可能多给予一些包容和理解。

调解员告诉三楼的业主,五楼的业主并非有意为之,况且他们自己也受到了损失,因此只要尽可能地挽回损失即可,不必"大动干戈";对五楼的业主说,三楼的业主也是因为家里被水浸泡而着急,所以应该多加体谅,要拿出解决的诚意。随后,调解员又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实地查看了房屋受损情况,在现场继续对当事人开展疏导、劝解工作,并与当事人一起初步核算受损金额。经过先后四次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调解协议,矛盾得到化解。

有时候,调解员并不一定是在纠纷产生之后才介入,在看到一些矛盾的隐患和苗头时,能够及时帮助双方打开心结,则可以避免更大矛盾的产生。

在一起调解案例中,某社区的工作人员反映,居民王浩(化名)近日到居委会办理业务时情绪激动,还表示因家庭矛盾而对自己的哥哥很生气。得知此情况后,调解员意识到这其中存在矛盾的苗头,便立即展开工作,主动找到王浩,倾听其诉说。原来,王浩患有肾衰竭、高血压等疾病,离异后一直单身,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上要靠老父亲接济。王浩说,最近,他的哥哥经常在父母面前"诋毁"自己,说他对家里没有贡献,只会带来负担,还挑拨自己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至于86岁的老父亲听信了哥哥的话,与他产生了隔阂。这让王浩对其哥哥渐生不满情绪,再加上自己病痛缠身,令其十分沮丧。

调解员耐心倾听了王浩的心声后,深入了解情况,先后五次上门入户对其进行开导,劝其千万不要因一时冲动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并同社区工作人员将困难群众生活慰问品送到其家中,让王浩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同时,调解员又先后两次找到王浩的老父亲和哥哥,转达王浩的真实想法,并告诉他们,王浩只是不善于表达,其实他的内心还是很敬重父兄的,希望他们也能够体谅王浩身体不好,对他多加照顾。经过近半个月的调解和开导,王浩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能够冷静地思考家庭、生活和亲情的关系;他的父亲和哥哥也表示,愿意心平气和地与王浩交流,并帮助他积极治疗,照顾好他的生活。至此,一起矛盾隐患被成功化解。

调解日记:

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除了讲法理,更多的是讲情义,这份"情义",不单是当事人之间的感情,也有调解员与当事人之间的情分。如果调解员总是带着一张冰冷的面孔,自然不利于矛盾化解;如果调解员平时经常深入社区,对百姓的"家长里短"了如指掌,和当事人谈话时能够"同频共振",就容易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的距离,当事人自然也就听得进去调解员的话,乐于接受调解。(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