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天津市静海区着眼于发展特色农业,不断调整优化种植养殖结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皇冠梨”成为致富 “金疙瘩”
“咱这梨还有十多天就熟了,咱提前安排一下,不然到收的时候怕工作做不到位……”日前,在静海区梁头镇前邓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健栋正在和村“两委”班子提前筹划着皇冠梨的摘收事宜。
走进村内果园,只见一个个黄澄澄的梨果挂满枝头,在绿叶掩映下,格外喜人。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宪荣告诉记者,今年日照充足,成果率比去年提升了不少,收成十分可观。
这几年,前邓村大力发展皇冠梨种植产业,梨果的甜度高、口感酥脆,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广受静海区乃至周边地区客户的青睐。同时,前邓村与天津金仓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带动村庄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提高村民收益。
去年,金仓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从前邓村农户手中收购梨果近15万公斤,销售收入50多万元。为了进一步提升皇冠梨的产品价值,今年,村“两委”班子商量着把村里闲置的仓库改造成冷库,利用冷链技术提升皇冠梨的附加值。
“收获后,将挑选一些个头较大、品相较好的皇冠梨精品,将其放到冷库,通过错季售卖,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村民增收。”马健栋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全力打造皇冠梨这一特色农业品牌,增加品牌效应,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种养结合”节本增效两不误
在静海区双塘镇朴楼村,香甜的苹果走俏市场,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欣喜之余,村民转变观念,以“种养结合”新模式向空间要效益,拓宽增收致富路。
走进位于双塘镇朴楼村的天津市胜起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硕果累累的苹果树。树下,成群结队的土鹅正在觅食,它们个个膘肥体壮、羽毛白亮。这2000只土鹅成了苹果园里最天然的“除草剂”,地里平整了,小鹅也越长越壮实。
“养鹅不仅能除草,还能带来一部分效益。几块钱1只的小鹅苗,养大了基本能卖到100块钱1只,不仅给果园干了活儿,还给咱赚了钱。”合作社负责人王胜起说。
除此之外,鹅的粪便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果园里的天然有机肥,能够显著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使种出的苹果芳香四溢、硕大诱人。同时,大鹅还是天然的“杀虫剂”,能吃掉果园内的大部分虫子,减少果树的病虫害,从而提高苹果的产量。就今年来说,苹果亩产就达到2500公斤,比去年增产500公斤左右。
据了解,从今年4月份开始,合作社尝试“种养结合”新模式,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真正做到节本增效两不误。
王胜起说:“接下来,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进一步提高果品品质,同时结合养殖业发展,以‘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向土地要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智慧渔业”护航水产养殖
来到位于蔡公庄镇的聚兴达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吴承山正在操作全自动智能投放饲料机给池塘里的南美白对虾投放饲料。吴承山介绍,以前投放饲料需要两个人配合,且投放一次需要半个小时。今年,合作社在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帮助下,引进了全自动智能投放饲料设备,加上饲料以后,就能用遥控一键操作,不仅省时、省料、省人工,还能保障撒料均匀。
吴承山告诉记者,过去养殖全凭经验,什么时候增氧、增多少,只能“估摸”着进行,若调节不准确,就会影响水产品的生长。有了智能管理系统,就像请了个24小时值班的“机器人”,许多问题都能第一时间解决。
静海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赵立明说:“上半年,我们一共推广了5项新产品、新技术,包括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跑道鱼’。另外,还包括稻鱼种养综合立体养殖模式、精养池塘南美白对虾水质在线检测、全自动智能投饲机以及为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储备的水质调控微藻发生器。”
目前,智能渔业技术已陆续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普及,相比传统养殖,智能水产养殖设备优势明显,无须冗长的教程和繁难的培训,一看就会、一用就见效,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养殖风险,避免水产病害频发等问题,还能提高水产品品质,让水产养殖更加精准、高效。(记者 杜洋洋 通讯员 李海燕 摄影 张健 靳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