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煎饼果子,背后隐藏的密秘!(沂蒙山 王治刚)

天津的煎饼果子,山东人创造发明?!

一一一故乡的煎饼

一九八0年代以前山东沂蒙老家以玉米煎饼为主食,随着机井水利兴起,农业科技发展,小麦产量提高,逐渐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到一九九0年代以后,煎饼逐渐退出餐桌,唯老人们还时有品尝。历史上的煎饼主要是玉米煎饼,现在健康养生,讲究杂粮煎饼,也作为馈赠礼品。

小时候,煎饼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食品,其他食品无可替代,放学回家必修的劳动课:推碾、推磨,煎饼的加工,都是孩子们辅助劳作,几岁的儿童也会帮父母叠煎饼,天经地义,谁也没有怨言,似乎写作业,简直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母亲们长年累月俯在鏊子上摊煎饼,烟熏火烤,艰辛劳累!后来,改为电气化,煎饼加工的繁重体力劳动减轻了。机器高速运转磨擦产生高温,粮食中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损失,口感也不好。当今,为返璞归真,商户用减速机变速电机,低速均匀拉动石磨,可批量生产,食用起来,又如以前的粮食香味,意味无穷,可是厂家保证质量的信誉何其重要。

相传煎饼的发明者为沂南人诸葛亮,因此,煎饼饮食的区域性很强,沂蒙山区为主,临朐县(沂山主峰)北面几十公里外的寿光、寒亭就不食用煎饼,蒙阴县(蒙山主峰)往南相邻的苏北也不食用煎饼,其他地区就更不用说了,对煎饼知之甚少。我刚参加工作时,有位同事朱宝领是山东荷泽人,他初次见到煎饼,误以为鸡蛋饼做的,拿起来食用,才发现牙齿咀嚼不动,事过多年后,他尚且记忆犹新。煎饼易保存持久,易携带方便,成为出门在外携带的首选食品。记得1990年代我去四川出差,不习惯南方饮食,妻子给我准备了些煎饼带上,我自己不舍得吃,很大一部分馈赠给了当地的山东老乡。可能煎饼普通平民化,在历史上,几乎没有颂扬煎饼的文学作品,唯有与我山东临朐县接壤的淄川,在清代出了一位文学大家蒲松龄,也就是名著《聊斋志异》的作者,他曾经写过《煎饼赋》。在当代,很多学子,功成名就,回想背着煎饼求学时的不易,回想父母的养育恩情,有感而发,写下许多情真意切回忆煎饼的文章。至于天津煎饼果子在全国遍地开花,甚至传播到海外,那是在煎饼基础上演变成的另一种饮食做法,类似于沂蒙山区的菜煎饼,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网络热传平邑人在上海加工煎饼果子创业的故事火爆流传。现在全国各地的商店超市,袋装煎饼也成为休闲食品,临朐县沂山煎饼上了中央电视台,还走出国门,畅销海外。

为什么沂南人诸葛亮的这项重大发明,没有在其它地域推广开,值得深入研究。所谓的山东煎饼,实际是指沂蒙山区域的煎饼,在山东其它广大区域并不食用煎饼。我个人观点认为,主要是煎饼工艺复杂、技术性强,不如玉米馒头、玉米饼子做起来简单易学,干百年来,以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煎饼为日常主食,体现了沂蒙人的心灵手巧、勤劳智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1993年冬天,我去晋南的潞安矿务局办理业务,闲暇时,发现此地竟然有煎饼,我眼前一亮,如同他乡遇故知。毕竟当时交通不便,换乘火车至此要近两干里的路程,电话通讯也不直拔,同山东老家联糸、请示汇报工作一般是发电报,在这么偏远的地方,怎么会有煎饼?我去深入探寻了解,方知此地,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山东临朐、蒙阴等地的山东人移民至此,故乡的煎饼,让我有缘第一次接触到在外的山东移民。后来,我发现在其它有山东移民的地方也有煎饼,并且影响到当地饮食文化。最为显著的是天津,闯关东途经天津的山东移民有的驻足停留下来,把煎饼的饮食文化传播至此,并且改进工艺,衍生发展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天津煎饼果子,众所周知,其亲民程度以及声望,远远超过天津狗不理包子。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史料文献中却没有记载,但是从民间传说,从煎饼极强的地域性,可以确证天津煎饼果子是山东沂蒙人的创造发明,这是勿庸质疑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故乡的煎饼,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沂蒙山人,从小吃着煎饼长大,对煎饼感情深厚自不待言。煎饼情缘,让我结识了在外的山东移民,煎饼美食,多少在外游子的思乡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简介】王治刚 笔名致罡,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临朐县井头村人。从事营销工作,业余酷爱读书,喜欢写作,主要文学作品:《月是故乡明》、《怀念我的奶奶》、《奋斗》、《探访朐山村》、《中国神秘的朐氏》、《中华逄氏寻根地》、《闯山西》、《闯关中》、《闯关东》、《下南湖》等散文随笔,专长于山东移民文化研究,为在外的山东移民和烈士公益寻亲二十多年,山东电视台、山东商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