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天津大水后艺人的善举

被洪水围困在房脊上的灾民

光明影院门前泛舟木梯直通二楼

1939年8月,华北地区连续多日降雨,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各条河流水位猛涨,一起涌入天津,导致多处河堤决口。洪水浸泡天津一个多月,人民群众损失惨重。天津戏曲界共襄义举,用义演与捐款的方式帮助乡亲渡过难关,成为一段佳话。

大水突至 百姓遭殃

当年那场大水,市内除老城厢和少部分地势较高街道没被大水淹浸外,南市、海光寺、耀华学校、劝业场、小白楼一带尽成泽国。

起初,人们把泥土、沙子装进麻袋、草袋,挡在自家门前,岂料,水势迅猛,越积越深,地势低洼地方一般积水都有一米多高,最深处达两米左右。今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处的益林春茶食店、同升和帽庄,滨江道与新华路交口处信隆绸缎庄、巴黎理发店以及劝业场附近,路面积水全都没腰,通行要靠木棑和大船,甚至有人泅水出行。

滨江道光明影院,将梯子竖立于门口,才能上二楼;穷苦百姓居住的土坯房,禁不住洪水浸泡,没几天就倒塌了,失去栖身之所的灾民只得四处逃难。不少人到耀华学校的房顶避难,有的则到中国大戏院等戏园子暂且栖身。

洪水浸泡一个多月,人民群众损失惨重。那些依靠出卖体力维持生活的穷困人家,无法挣钱养家糊口,生存都成了问题。

当时,正是日本侵略者统治时期。日军在交通要道架设栅栏,封锁路面,限制出行。对天津民众的口粮实行“配给”,供应的是掺了砂石的混合面。不良商家乘人之危、哄抬物价,使本来苦不堪言的灾民们雪上加霜。

洪水无情 艺人有义

1939年天津发生的特大洪水,除劝业场楼上的几家戏院外,南市及法租界内各戏院全被水淹,演戏活动宣告停止。中国大戏院水情十分严重,但因它建筑高大、内部宽敞,数百名无家可归的灾民涌了进去,一时间变成了灾民的临时避难所。戏院见此,给灾民安排住处,发放生活必需品,提供饮食。直到10月初,市内积水逐渐消退时,仍有难民不肯离去,导致戏院迟迟不能恢复正常营业。后经有关部门疏导,灾民才撤净,但戏院内部设施已多处受损。戏院花费重金整修外观,粉刷内部,到11月底才恢复演出。中国大戏院不计损失扶危济困的表现,赢得了社会良好口碑。

洪水泛滥之前,被剧评家誉为评剧皇帝的女伶刘翠霞,率领评剧山霞社正在天宝戏院演出。未料几天后突发洪水,天宝戏院由于地势低洼而被洪水围困,情况十分紧急。刘翠霞得知东马路上国民戏院地势较高,未被洪水包围,凭着个人影响和信誉,征得戏院经理同意,个人掏腰包雇船只,把山霞社的同行连同他们的家属接到国民戏院。她还出高价买来粮食及生活必需品,为遭灾的艺人解决食宿难题。在洪水肆虐的当口,刘翠霞照顾同行父老兄弟的佳话经报人公之于报端,获得社会各界好评。洪水过后,刘翠霞为报答国民戏院,率领山霞社在戏院演出新编评剧《赖友旦杀妻》《鸳鸯谱》《量良才》等,众多戏迷争相观看,国民戏院的营业演出异常红火。

洪水过后,有爱心的戏曲界名流迅疾发起赈灾义演,各尽所能帮助灾民渡难关。正在天津演出的荀慧生、郝寿臣、李万春、叶盛章等京剧名角,率先在新新大戏院合演《战宛城》,揭开1939年天津水灾筹赈义演的序幕。孟小冬、王玉蓉、慈瑞泉、金仲仁等紧步其后,在春和戏院合演《奇冤报》《玉堂春》。评剧皇后白玉霜经与北洋戏院经理刘文波协商,于10月20日在北洋戏院举办日夜两场义演,日场演《潘金莲》,夜场演《玉堂春》,均系白派拿手佳作。她嘱咐戏院经理,将义演所有收入交给居士林救灾办事处,用于救济天津难民。

河北梆子票友名角王金城,看到无数灾民生活极度困难,拿出自己的积蓄,邀请梆子演员配合,在小广寒戏园搞了两场义演,为天津灾民奉献自己绵薄之力。

当年赈灾义演,艺人们积极响应,收入和募集到的善款全部用于赈济灾民。戏园业主对于赈灾义演无偿提供场地和设施,予以支持。连戏园伙计、戏台上跑龙套的艺人也是义务服务,不拿分文报酬。要知道,那个历史时期的底层艺人,收入极其微薄,大多生活拮据。遇到赈灾义演,他们自愿奉献爱心,放弃劳务报酬,行动可敬,令人感动。

来源:今晚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