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打造“三高”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

近日,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密切协同,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出舱任务。位于航天员旁边的“人系统研究机柜”很是引人关注,这是对航天员进行特征生命检测及相关科学试验的科学实验柜。而它的集成总装正是由位于滨海高新区的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以下简称“518所”)完成的。

实际上,这只是津城、滨城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先进研发和制造水平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目标,津城、滨城已经初步形成空客飞机、直升机、无人机、运载火箭、卫星及超大型航天器5条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坐拥空客天津公司、航天长征火箭、航天五院518所、天津直升机、航天神舟飞行器等一众国内重要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这条产业链正向着形成具有国际先进研发和制造水平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

航空航天产业链不断完善

作为国内航天器单机产品主要研制单位之一,518所研制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航天系统及航空、铁路、中核集团等领域。

据了解,“人系统研究机柜”是中国空间站中首次应用的、航天医学实验领域的主要设施。除此之外,“祝融号”火星车成功落火的背后,也有518所为其贡献力量。执行落火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由众多分系统组成,而518所承制的任务覆盖了火星环绕器、着陆器和火星车上的7个分系统,共计13项单机,6项总装测试类项目,涵盖产品研制、整机总装、性能测试、环境试验、器上总装等多项工作。

人系统研究机柜

518所市场处副处长张演迪表示,在生产线升级等方面,高新区、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单位和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企业营收规模来津后翻了一番。518所宇航产品中心副主任王玉凤表示,最近518所在圆形太阳翼方面再获突破。未来,圆形太阳翼能应用到深空探测领域,助力我国小天体探测发展。

同样于2012年落户滨海高新区的还有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扎根滨城多年,公司逐渐成长为全球重要的无人机供应商,具备中大型无人机100架和小型无人机500架的生产和交付能力,生产的产品已出口10多个国家,在复合材料成型、无人机制造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产业链中游企业,我们需要优质的上游技术条件,比如数控加工能力、原材料供货能力、核心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等,市场需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没有这些上游条件是无法支撑企业健康发展的。”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安斌斌介绍,随着天津航空航天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目前企业在天津本地的合作供应商已经达到40多家,无需大范围调动资源,降低了物流成本、时间成本。同时,该公司积极联合各级高校、科研院所完成技术对接及攻关,大幅缩短了研发生产周期。

“近年来,企业已拿到天津市千万元的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全部用于提升研发制造能力。同时,受益于天津‘海河英才’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企业新招聘的8位研究生、24位本科生已拿到共计90余万元补贴,博士生获得的补贴更多。”安斌斌表示,目前企业正在人工智能技术、集群无人机、无人直升机等方向深入研发,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这些企业在津城、滨城又好又快发展的背后,是航空航天产业链不断完善。据了解,日前,《天津市航空航天产业链工作方案》编制完成,确定了空客飞机、直升机、无人机、运载火箭、卫星及超大型航天器5个子链条,紧盯产业链规模、项目、人才、创新四大发展目标,力争到2023年,天津航空航天产业链规模收入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0%;引进培育专业高级技术人才2000名;全产业R&D投入强度超过5%。

按照工作方案,在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将按照“链式整合、区域支撑”的原则,以区促链、以链集群,突出产业引领,优化升级存量,不断扩大增量,着力打造高品质、高能级、高效益的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其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以运载火箭总装为龙头,吸引相关零部件产业项目落地,实现长征五号、七号火箭智能化、系列化生产,积极争取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其他型号生产任务迁移至天津基地,打造航天产业高地。天津港保税区依托空客天津公司、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形成空客飞机上下游产业配套集聚,推动天津直升机产业做实做强。发挥航空制造及关键配套等优势,打造以航空航天产业为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滨海高新区依托超大型航天器产业化基地,提升载人空间站及其核心舱、试验舱、商业小卫星等航天器总装和测试能力。进一步做强无人机产业,充分发挥“飞眼”等无人机品牌效应和本地产业配套优势,大幅带动周边领域,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化发展。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喜欢这篇推送,点这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