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京津冀特色 “细胞谷”,滨城这么干……

“十四五”开局之年

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建设

被写入天津市和滨海新区

“十四五”规划

及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

6月4日,京津冀特色 “细胞谷”试验区

在滨海新区揭牌成立

此举旨在加快细胞产业布局

助推美丽“滨城”建设

京津冀特色“细胞谷”

未来长啥样?

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两区、多园

特色“细胞谷” 未来长啥样?

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将按照“一核、两区、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聚焦新区、一核多点,打造“细胞谷”专业化承接载体,重点优化经开区、高新区两个“细胞谷”试验区建设,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渤龙产业园、中新生态城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

特色“细胞谷” 现在这么干!

‍‍‍‍‍‍‍‍‍‍‍‍‍‍加快载体建设。推进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核心区)位于经开区,经过14年的建设,一期已聚集了一批细胞治疗、干细胞药物、细胞存储、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相关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拥有国家A类优秀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及亚历山大孵化器、GMP中试车间等众多研发、孵化、实验平台,二期将规划世界级的同时符合欧标和美标的cGMP实验室和中试厂房;自2020年以来,高新区在渤龙湖科技园启动了21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产业载体建设,其中3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将于2021年正式启动运营,10万平方米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从高度、承重、污水处理、工业蒸汽等配套方面完全按照生物医药产业需求设计,能满足各类研发生产企业需求,8万平方米渤龙产业园将建设“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打造国家级细胞产业基地。

加快建立市场化的项目承接机制。积极探索产业载体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孵化、培育一体的新型体制,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产品的体系化和专业化服务,全力打响“细胞谷”品牌,引导上下游企业和创新要素集聚发。

‍‍‍‍‍‍‍‍

‍‍‍‍‍

特色“细胞谷”滨城新作为

经开区:双核带动、多点协同

围绕“京津冀特色细胞谷试验区”建设,经开区将充分依托现有产业生态,重点建成以疫苗和小核酸药物为代表的新型细胞药物生产基地、打造建成细胞治疗中心和生产基地,建成集研发、转化、应用、生产于一体的细胞产业聚集区,成为滨海新区细胞产业的前沿技术策源地、质控标准引领区、生物产业聚集区。

形成全链条 聚集细胞产业相关企业50余家

形成以昂赛和博雅为代表的干细胞产业、以康希诺为代表的疫苗抗体产业、以灏灵赛奥为代表的CAR-T免疫细胞产业、以瑞博生物为代表的基因治疗产业、以奇云诺德为代表的基因检测产业等全产业链条,具备细胞提取制备、细胞存储、研发生产、成果转化等全链条能力。

建设“细胞谷”创新研发核心区

“东区”依托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核心区),拥有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亚历山大孵化器、GMP车间、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众多研发、孵化、服务平台,作为“细胞谷”一期项目载体。下一步将精心规划打造“细胞谷”二期工程,包括建设同时符合欧标和美标的GMP实验室和中试厂房,进行部分免疫细胞治疗研发转化及生物药CDMO业务。

建设“细胞谷”研发转化核心区

“西区”,规划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共有项目净地约95万平方米。依托经开区西区生物医药园进行建设。计划围绕康希诺建设天津市唯一的集疫苗研发、生产、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国际化创新疫苗产业集群综合园区依托瑞博和凯莱英建设中国最大的小核酸生产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做强、做深产业链,配合企业需求引入上游供应商,逐步将该区域打造为经开区“细胞谷”产业转化的核心区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重点推动临床研究转化、平台孵化

经开区将充分利用自贸区制度创新优势,依托区内泰达医院、泰心医院等众多医院和高端医疗资源优势,推动细胞产业临床研究型医院建设。利用现有载体,探索和完善产业基金等金融手段,以经开区特有的超算中心、泰达城市大脑等强大数字医疗服务赋能,支持细胞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载体孵化能力。

到2022年,预计经开区细胞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引进国内细胞与基因领域领军企业3家,建立细胞与基因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聚集示范性临床试验与临床应用机构2家。到2030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细胞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特色“细胞谷”滨城新作为

高新区:“点”“线”“面”“体”

构建细胞产业生态系统

高新区以细胞产业为突破点,紧密围绕创新药物、细胞产品、特色医疗器械及医药服务领域,加速建设“细胞谷”,在产业集聚、企业引聚、人才引育、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生态培育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三高一强”的发展特征,为细胞谷建设创造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高新区已集聚细胞相关企业30余家,涵盖了细胞提取制备、细胞存储、质控检验、研发生产、应用转化、冷链物流等六个方面,基本形成细胞全产业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领军企业引领作用突出。天津最早“官宣”的脐血库——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合源生物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AR-T免疫细胞治疗产品--CNCT19通过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审批,并获批天津市第一个细胞药品生产许可证;九州通投资成立天九再生医学,建设超A级别细胞工厂,并与天津医科大学联合创立“细胞外囊泡创新研究联合实验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高新区“细胞谷”试验区这样建

高新区将按照“强龙头、补链条、搭平台、聚集群、建生态”的总体思路,遵循细胞产业的发展逻辑和演进趋势,按照全市及新区的细胞产业布局,围绕五大支柱性重点任务——专业载体建设、创新平台搭建、制度标准创新、领军企业引育、产业集聚促进,汇聚全区有效资源,抓住突破“点”、抓好产业“线”、抓强发展“面”、抓出生态“体”,构建一个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丰富、产业链条完善的细胞产业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新的更长的产业增长周期。

以专业载体为依托 构建完备的硬件环境

建设新载体。加快推进渤龙湖科技园21万平方米专业载体建设,重点推动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及渤龙产业园等专业产业空间载体的建设和提升改造工程进度。

建立新体系。推进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重点调度、重点跟踪、重点服务。

以创新平台为支撑 形成批量的创新成果

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将依托血研所新建干细胞、免疫细胞、基因药物等共性产业化平台,积极建设“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做强天津市新药评价中心、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建设专业服务平台。依托天津市医疗器械检验中心、谱尼检测、汉嘉科技等知名行业机构,引进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资质的研发、检测、认证平台,提高开放共享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力推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借助血研所产业聚力效应,聚集和转化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院校的优质科研成果资源,构建“创新链”到“产业链”完整闭环。

以制度标准为抓手 开展多维的先行先试

推动双自联动创新;立足于自贸区、自创区的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特色,探索开展细胞及生物医药领域产业政策先行先试,为津城、滨城联动发展探索新模式。

推动监管科学创新;支持药监局和血研所共建天津市细胞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中心,开展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技术评价、政策法规、监管程序、风险分级等研究,推动建立科学的监管评价体系。

推动建立行业标准。支持将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心建成全国领先的第三方细胞制品质控和评价机构,在细胞药物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等环节建立全流程质量监控体系。

以领军企业为重点 打造活跃的产业集群

壮大龙头企业。围绕干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外泌体、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发挥好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中源协和等行业龙头企业作用。

培育高成长性企业。重点培育合源生物、天九再生医学、和创生物等一批高成长型企业。

打造活力产业集群。编制细胞产业图谱,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引,形成前沿技术创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科技型龙头企业的企业生态圈,不断壮大创新企业群体。

以人才服务为抓手 构建完备的产业生态

构建合作新机制。深挖中国医学科学院资源,加速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成果转化及产业集群”板块在高新区落地实施。

汇聚高端人才。依托天津市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吸引全国优质人才资源汇集,尤其是科学企业家、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企业管理高级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搭建产业生态。搭建“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重大疾病诊疗生态体系,全面推动重大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更大范围惠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未来,高新区将持续加码细胞谷专业载体建设、构建一个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丰富、产业链条完善的细胞产业生态系统。力争到2023年,集聚细胞企业100家,产值突破100亿元,初步形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细胞产业基础研究策源地、科技创新聚集地、成果转化新高地和产业生态新阵地。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喜欢这篇推送,点这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