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连接世界的窗口,国内外游客很多,能在京城开一家门店,从古至今都是很多外地老字号向往的。除了不错的商业效益,品牌的知名度也会得到加强,各地的老字号若能在北京有一家门店,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家面向全国、全球的形象店。
老字号是在多年的市场选择中沉淀下来的优质品牌,本身就有着强大的口碑和靠谱的运营思维,开店的经验丰富,一般都是在本地经营红火,备受追捧的,可以说是“手捧一手好牌”的,按理说聚集力量在北京做门店应该也是顺风顺水,但实际上一些让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在北京并没有期待中的成功,有的门店门可罗雀,口碑崩裂。
天津的“狗不理”近日关闭了王府井的最后一家店,这也意味着狗不理正式退出了京城,这家从清咸丰年间始创有着100多年历史,被称为“天津三绝”之首的中华老字号,在京城惨淡收场,真的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让人倍感唏嘘。
到天津玩,不管是旅游团还是散客,绝大多数人得去品尝一下狗不理包子,这算是去天津旅游每个人的执念。去天津没吃过狗不理包子,算是没去过天津,但这可真是不吃后悔,吃了更后悔。也不知道是不是狗不理经营理念就一锤子买卖,一笼8个的小包子起码四五十元起步,就算是再好吃,它也不过是一个包子,况且狗不理的包子还真没到了让人吃完拍手称绝、半月不知肉味的地步,回头客之类的事情,狗不理似乎从来不考虑。
但要把狗不理说的一无是处又不符合实际,一个包子“十八个褶子”、“一拱肥半发面”这些狗不理做包子的理念也曾经奠定了它在曾经在天津小吃界的荣光。
天津人爱吃包子,早点吃不到包子如同武汉人吃不到热干面、河南人喝不到胡辣汤、长沙人嗦不到湖南粉,但天津人早餐不会去吃狗不理包子,在门口随便找一家老幼乐、老永胜、四平、津门张记就能轻易“秒杀”狗不理,狗不理的包子在天津人眼里:介是个嘛玩意儿?
京城是藏龙卧虎之地,皇城根下的百姓眼界极高,管你是网红店还是百年老店,没点真本事就想赚钱简直是痴人说梦,狗不理包子为什么会节节败退,在我看来有“三宗罪”,才是让手握一把好牌的百年老字号在京城黯然退场的真正原因。
第一宗罪:离谱的价格脱离百姓
包子不是海参鱼翅,不是满汉全席,没有什么名贵的血统,本身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吃,本应该是充满市井气息的包子,到了狗不理这里成了老百姓们吃不起的高档货,一笼8个的酱肉包卖60元,一碟下酒的花生米也能要到58元,一些地段好点的,一笼8个的最普通的鲜肉包也能卖到98元,这还不算最贵的,吃小笼包能吃出来奢华凡尔赛的感觉,两三个人一顿早餐吃掉四五百元一点也不稀奇,而且还不一定吃得饱。
第二宗罪:味道和路边摊区别不大
价格贵,但若是能让人吃出来“值”的感觉倒也罢了,关键是贵还不好吃,很多到天津旅游的人慕名来到狗不理,吃到包子后一脸的难以置信,百年老字号、大名鼎鼎、名气享誉四海的狗不理包子味道竟然和家门口路边摊1块钱一个的包子没什么区别,难道这就是据说当年“慈禧太后都赞不绝口的包子?”不少人点了一笼包子都腻得吃不完,和“好吃”靠不上,只能说“能吃”。
第三宗罪:从不想着改进、创新
去年夏天的时候,有一个网络大V发了一段探店视频,找王府井地区的一千多家餐厅里找到评分最低的餐厅,没想到竟然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品尝完以后,点名北京王府井狗不理“价高难吃”,在网上掀起热烈讨论后,狗不理方的处理方式不是痛定思痛、改进服务、提高品质,而是直接报警,发出谴责的公关声明,这种操作也是没谁了,能在上千家餐厅排名最后,也算是实至名归。
狗不理被吐槽最多的还有服务,用网友的话来说真的是“狗不理”,若是你只点一笼包子想尝尝,那可真是全程黑脸保持欠费状态,不明写价格的“生榨果汁”倒是使劲推销,98元起的一瓶果汁结账的时候才知道心痛,这个价格买沃柑都能买20斤了。
——老井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狗不理作为一个百年老店,近些年来带给顾客的却几乎都是失望。难吃、贵、服务差,这是贴在狗不理身上的标签,百年老字号在北京黯然落幕也丝毫不让人感到意外。
对于老字号来讲,如何讲究文化传承和经济取舍,守得了“旧”、出得了“新”才是生存之道,以为抱着老招牌就可以财源滚滚、一劳永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管是“百年老字号”还是“千年老字号”,不懂得抓住顾客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品质,也难免变成下一个“狗不理”。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