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临沂城市规模又上新台阶,城市格局重新洗牌,临沂房地产十余年的发展中,每一个区域都有着自己的轮动周期,北城如“当红炸子鸡”,火了一轮又一轮,如今进入相对稳定的成熟期;南城则在过去几年中主抓“刚需”市场,充当补位产品,承接了城市主流外溢刚需客群;西城则在“产业”的伴随着产业预期的兴衰亦步亦趋的向前发展。
临沂北上东进绝对不是一句口号。作为足够特殊的板块,临沂每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都会有河东的参与,而大家对这个板块的认知也一直在发生变化,当别的区域都在强调预期的时候,河东却很少参与这些竞争,因为它有着一套自成一格体系。来自于默默发展、强练内功的过渡。
临沂的地理格局不难看出,三区九县呈现的北部多山地带,南部平原为主,而城区则集中在多山地带至平原的过渡区内,无论从传统意义上的“风水”,还是发展格局上,都是一种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布局。
但北部、西部多山的事实一定程度上又限定了城市边界扩张,南部则因过去工业时代的积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型,反而是位于沂河与沭河之间的整个河东区,无论土地、人口、位置都极为优质,发展空间被无限想象。
在时代发展转型、产业布局上,正逐步将框架拉开;国际生态城、两河新区的概念都以符合时代需求的高起点占据了后发优势;长深高速、北京东路以及整个城市路网的逐步落地;北部汤头旅游区、中部科创城片区、南部产业区(特别是以格力为代表的制造业实体落地保税区正在充实这个片区),河东正快速在强健身体,积累智慧。
临沂加快实施北上东进发展战略,向东规划建设临沂国际生态城,推进中心城区由“一河为轴”逐步迈向“两河时代”,河东成为国际生态城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这些年河东做对了什么?首先,河东并没有大规模的盲目外拓,而是逐步发展,由沿河到内部,再往东延伸。
第二,河东工业限制在南部经开区,而且污染严重的工业较少,“绿水青山”为快速转型新产业奠定了基础。当然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河东的本土企业家乡情怀比较浓郁,对河东的建设愿意兢兢业业付出。
从当初的扮靓北城,提升老城,西部产城融合,南部加快转型,留足东部高质量发展空间;到今天的增强北城魅力;增添老城韵味;激发南城活力;凝聚西城动能;彰显东城特色的定位来看,充足的土地储备让东城未来发展潜力渐渐显露。
临空区空间发展受限促东进的目光放在了北京东路和南京东路两条中轴线附近。哪个片区才是临沂真正的城市会客厅,占据城市C位,未来的河东当之无愧。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构建15分钟“幸福生活圈”是一大亮点,其延伸背后的可能就是庞大的民生建设工程。今年更是被称为城市更新行动。关于中心城区的官方定位和发展方向,报告提出:搞好高铁片区开发和三期谋划,推动组团开发、快速成势,增强北城魅力。
深化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更新基础设施,完善商业、生活、休闲等功能,增添老城韵味。加快腾笼换鸟、提档升级,重塑“三生”空间,激发南城活力。聚焦商城和木业转型,持续抓好国际陆港、商谷、G2新型科技物流基地建设,凝聚西城动能。提升科创城、空港商务区、凤凰岭片区开发品位,彰显东城特色。
从交通发展布局来看,向东发展是发展战略所需,不仅要打通市域和沿河快速通道,实施G518临沂至临港段、沂河路快速化改造,提升改造滨河大道、通达路祊河桥,实现北京路、武汉路跨河大桥及陶然路、大山路主线通车。
开工建设京沪高铁二通道临沂段,济莱临连高铁等。不难看出,蒙山高架北延,沂河高架全面建设东至温泉路,温泉路和南京路快速路改造,这样,基本就实现高架内环,为东部发展留足了发展空间。
如果说河东的交通正按照临沂战略需求徐徐拉开的话,通过临沂城市规划部门等对外公布的一些文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河口隧道二期已经在规划当中,连接的正是北城广播电视塔和河东凤凰大街,隧道已经预留了位置。正好将凤凰广场、广播电视塔、河东凤凰大街三个位置完美串联。
俨然,北上东进的河东已经乘风破浪,解放路以北沿河板块的国际生态城片区正崭露锋芒,临沂广播电视塔、凤凰广场、城市网红打卡地三足鼎立之势尘埃落定,未来临沂城市的C位,已经显而易见。(林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