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微课堂】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

前言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来临之际,中共濉溪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濉溪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党史微课堂》音频,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

1983年9月11日,新中国第一个跨流域大型引供水工程——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天津人民喜笑颜开地欢庆滦河水进入天津。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天津遭遇严重水荒,人民生活用水由原来每人每天70公升降到65公升,并且还是氯化物严重超标的苦涩咸水。天津第一发电厂被迫停止发电,纺织、印染、造纸等用水大户面临停产威胁。

天津市的主要领导寝食难安,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供水工作。专家们展开了反复实地勘察,认为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是解决天津缺水问题最近、最可靠水源。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兴建引滦入津工程,从河北迁西县大黑汀水库引滦河水到天津。1982年5月11日,这项新中国史无前例的引供水工程正式动工。

引滦入津工程线路全长234公里,工程条件非常繁杂。担任施工任务的铁道兵第八师师长刘敏估算,修建一条这样的工程至少要三四年的时间,而天津市委、市政府给铁道兵们的时间,只有两年。

施工线路中最艰难的是要穿越中国地质年龄最古老的燕山山脉,铁八师官兵们日夜奋战,战胜了塌方、滑坡、涌水、流沙等各种困难,将12000多米长的引水隧道隧洞打通。热切期盼滦河水的天津人民,也纷纷行动起来,报名参加义务劳动。

1983年9月5日上午8点,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和引滦枢纽闸依次提闸放水,引滦入津工程正式向天津送水。9月11日,甘甜清澈的滦河水流入天津的千家万户。

滚滚滦河水从此成为了保障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全的生命线,一座特大城市的面貌和命运就此改变。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天津的著名歌唱家于淑珍演唱歌曲《滦水香茶斟满杯》,满怀深情歌颂引滦入津工程以及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中国铁道兵。

配 音:关志浩

编 辑:马美慧

审 核:张春华

总编审:杨 鹏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