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是DTT回合教学法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让孩子学会听指令呢,建立基本的配合能力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灵魂四问,也来对照一下,自己又在不经意间踩了哪些坑呢?
01、孩子的注意力在发指令的人身上吗?
做任务前反复叫孩子的名字是大忌,容易让孩子建立一种“一喊我就得学习,一喊我准没好事”的不良联想。
我们可以用一些孩子喜欢的活动或者物品吸引孩子关注到发指令的人身上。让家长自己变成孩子的强化物是我们一直要努力的方向。
02、你的指令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
发指令的时候我们应该使用陈述句而非疑问句。很多家长都喜欢征求孩子的意见,如:“宝宝,亲亲妈妈好不好?”这是疑问句,亲还是不亲?孩子可能会选择不亲,那不就是不听指令了嘛。
正确有效的指令应该是:“宝宝,亲亲妈妈。”
03、你的指令拖沓重复吗?
随着孩子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我们的指令要逐步变成更加生活化、自然化的语言,而不仅仅局限于两三个字的指令。
1. 不拖沓。考虑到孩子的年龄与理解能力,发指令时,要简单、准确。对于小龄或者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的指令过长,“宝宝,到妈妈这里来,我们要穿鞋啦!”会影响孩子对指令的理解。
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正确有效的指令应该是:“穿鞋”、“背书包”、“开门”等,简单、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2. 不重复。重复指令就是无效指令的代名词,多次重复同样的指令,会让孩子认为这样的指令都是不用执行的。
正确有效的指令是,发一次指令,孩子不执行,家长结束这一回合,重新发出指令,立刻辅助孩子完成指令,及时强化。让孩子意识到,指令是要完成的。
04、发指令的时候,你能做到心平气和,不哄、不骗、不贿赂吗?
正确的方法是,饼干如果作为奖励,应该放在孩子完成指令之后。
教育孩子要正面管教,发指令当然更要正向。想让孩子做的事情就准确无误地告知孩子,不要采用不恰当的语气和手段。
1. 不发怒。家长大声、发火的情况下发出的指令,除了让孩子感到不适、害怕外,也会严重影响到亲子关系,不利于以后听指令的建立。
正确有效的指令是在家长心平气和,语气温柔时发坚定的指令。
2. 要信守承诺。有时,家长会随口说一句“穿完20颗珠子,可以吃冰淇淋。”结果,孩子完成任务后,家长并没有兑现吃冰淇淋的承诺,这样就容易失去孩子对家长的信任,降低听从指令的频率。
3. 不威胁。威胁,谁都不喜欢。“如果你再不站起来,我就揍你!”偶尔也会听到家长这样向孩子发指令。奉劝家长如果不能完成你威胁孩子的内容“揍你”,就不要发这样的指令。
正确有效的指令应该是“站起来”,孩子不站起来,家长立刻采取身体辅助,拉孩子起来,且及时强化他站起来的正确行为。
4. 不贿赂。所谓贿赂就是在完成任务前,把强化物展示给孩子。比如孩子玩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妈妈让孩子收玩具孩子就是不收,妈妈说:“你把玩具收进盒子里,我就给你吃饼干!”,这就是家长在贿赂孩子。孩子也会认为妈妈要先给饼干,自己才干活,如果以后妈妈不给饼干,自己就可以不干活。
学好用好DTT,从发出一个清晰明确的指令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