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栏
的
话
在我们身边,一直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宁河,支持家乡建设,
他们积极践行文明、模范遵守公民道德,
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品德高尚,获得普遍认可。
他们,不是明星,却如同星光一般闪耀在宁河,
他们,平凡如你我,却点亮着我们的小城、温暖着我们共同生活的
地方。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及《天津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在我区营造出尊重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特开设专栏,集中展示从你我身边涌现出的模范个人、文明家庭、先进集体,以此实现我区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曾获荣誉
2016年荣获第一届天津市文明家庭
2016年获得天津市最美家庭标兵荣誉称号
2015年宁河区《身边感动》十大新闻人物
2015年获得天津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2019年获宁河区第一届道德模范
主
要
事
迹
凌秀荣,宁河区丰台镇东赵村农民。1992年,25岁的凌秀荣经介绍嫁给了丰台镇东赵村的王正合,婚后尽管家里不富裕,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也算其乐融融,并在1993年喜得一子,取名王欢。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98年婆婆一次意外摔倒,导致胯骨轴粉碎性骨折,昂贵的医药费并没有换回健康的婆婆,从此瘫痪在床。这一切对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瘫痪在床的婆婆因病困扰,脾气越来越差,而凌秀荣选择默默承受着这一切,日夜陪伴,耐心疏导。每天端屎端尿,洗澡、擦身,变着花样的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毫无怨言。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老人慢慢摆脱了心理阴影,重拾生活的信心。然而,祸不单行。王正合的二哥因突发性心脏病离世,沉重的打击导致公公患上老年痴呆。紧接着,凌秀荣的大哥因劳累过度,患上类风湿,寻医无果最终瘫痪在床。与此同时,大伯哥十六岁的女儿也因小脑痴呆病情加重瘫痪在床。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家四口人,残老病瘫都不能自理,生活的重担完全落在凌秀荣和丈夫王正合的身上。但凌秀荣没有退缩,而是把这个清贫残缺的家营造的和和美美,人人称颂。
久病床前有孝媳。漫长的十二年,无冬历夏,凌秀荣每天早起后侍候病人穿衣、做饭,卫生打扫干净后,又到地里干活。尽管家里有四个卧病在床的病人,但屋里屋外被她打扫的干净利索,老人、大伯哥和小侄女也是干干净净。每天在去地里前,她总是把病人的吃喝拉撒问题安排妥当。她从没睡过一次午觉,午饭安排好后就又回到地里干农活。晚上吃完晚饭就开始逐个洗澡,精心护理。还专门为脚怕凉的大伯哥做了一个棉套。老公公因长时间卧床身上生了褥疮,她还要不定时清理里面的脓血。这样下来,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一点后睡觉。有时还会被类风湿疼痛难忍的大伯哥闹醒。十二年如一日,她就是这样,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细心打理着家里的一切。
结婚后的凌秀荣只回过一次娘家,每逢佳节也只能和远方的家人通个电话。凌秀荣还专门买了一台21英寸的电视机,为公婆、大伯哥和小侄女消寂解闷。2009年1月,公公离世,婆婆哭着对来吊唁的亲戚朋友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有个好儿子,更有个好媳妇。她是天底下难得的好儿媳...”发自肺腑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凌秀荣同志用十二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与爱心。凌秀荣同志将所有的苦楚与不易都藏在自己瘦弱的身体里,保持一颗初心,负重前行。
来源:文明新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