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是民国第一才女,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常常有人拿她与李清照比较,除了一样有才华,两人性格完全不一样,李清照哀婉伤感,独坐花间,她不屑世俗眼光,敢爱敢恨。
吕碧城于1883年出生于安徽,父亲吕凤歧是光绪进士,从小饱读诗书,藏书万册,著有《石柱山农行年录》。
母亲严士瑜出生名门,自幼博学,能诗会文,在如此浓厚的书香氛围中长大的吕碧城,作画吟诗自然是小菜一碟。
吕家一共有2子3女,2个儿子不幸去世,所幸三个女儿都很有才华,被称为“淮南三女,天下明知”,丝毫不逊色男子。
吕碧城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因为她在古诗词上颇有天赋,5年那年,父亲在花园散步,随口说了一句:“春风吹杨柳”,吕碧城便接上了:“秋雨打梧桐”,在别人家孩子字还没认全时,她已经可以对句了,小小的碧城才华初显露。
9岁那年,父亲为吕碧城寻了一户好人家,那户人家姓汪,家底丰厚,对碧城极好,每次来吕家拜访时,总会带些新奇的玩意儿给碧城,有时候是小东西,有时候是一些小玩意。
碧城此时还不知道定亲是什么意思,但和蔼的王伯伯让她增添了几分好感。母亲为了此事,偷偷去寺庙求签,签上写的是:
“两地家居共一山,如何似隔鬼门关?日月如梭人易老,许多劳碌不如闲。”
看着这不吉祥的签文,母亲不禁担忧起来,没想到果真灵验了。
1895年,吕凤歧因不满官场的黑暗腐朽,自己又改变不了,决定告老还乡,这年他刚好59岁,便做了寿宴,将亲朋好友汇聚一堂,准备好好热闹一番,做最后的告别。
吕凤歧年事已高,再加上最近比较累,多喝了几杯就觉得头晕,没想到是旧疾发作,晕倒在地就再也起不来了。
家中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从前攀附的亲朋好友转头便打起吕家财产的主意,吕家有千顷良田,宅子等丰厚的财产,家中只剩下母亲和4个女儿,这不是好欺负的很嘛。
“外姓人没有资格继承我们吕家的财产,这不符合祖宗的规定啊。”
族人不断叫嚣着,都想分一杯羹,甚至勾结土匪,将母亲掳走,威胁如果不交出财产就让你们再也见不到母亲。
几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保护着,哪见过这种场面,被吓得不知所措,吕碧城自小就是最勇敢、最善于思考的孩子,她先和已经出嫁的大姐、舅舅商量,最后决定请樊增祥帮忙。
吕碧城在信中没有写自己如何焦急,而是简述了事情的经过,樊增祥时任两广总督,是父亲生前好友,此人为人仗义,嫉恶如仇,见到此事怎能不管,立刻出兵将吕碧城母亲救出。
吕碧城此时才13岁,凭一封书信就救出了母亲的故事,立马传遍了整个家乡,但也遭到了退婚。
汪家人和吕家订婚,本就是看中了吕家的名声地位,有意巴结,现在墙倒众人推,他们退婚的理由竟然是,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有通天的本事,嫁进来还不闹翻了天。
那个时候退婚,通常是女子有什么不洁行为,为了自证清白,甚至不惜用生命来证明,但碧城不会这么傻,只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此时一句话不说,成了她心中的一根刺。
吕碧城心灰意冷,她不愿意家人再受欺负,拉起母亲就走,投奔了天津塘沽的舅舅严郎轩。
母亲认为,唯有读书才是改变人生的最好方法,于是让吕碧城继续接受教育,母亲的严格教育使吕碧城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使她更加有智慧。
6年后,天津开办女子学堂,吕碧城想要去开阔眼界,可舅舅却在为她寻找良人,听到她要去天津的消息后,将她臭骂了一顿。可是,她不想嫁人,和舅舅大吵一架后,决定偷偷逃走。
次日清晨,天还没亮,吕碧城留下一封书信,便坐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她第一次自己出门,什么都没带,连车票钱都付不起,不过吕碧城的运气很好,遇到了贵人。
这个贵人便是佛照楼的老板娘,老板娘听了她的故事后疼惜不已,不仅为她提供了在天津的住所,还让她得到了去《大公报》工作的机会,认识了英敛之。
英敛之惊羡她的才华,特意登门拜访,两人一见如故,英敛之被她不凡的谈吐彻底征服,邀请她到《大公报》的编辑工作中来,于是吕碧城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编辑”。
吕碧城希望可以唤醒女性,哪怕只是一个,于是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满江红·感怀》,发出去后担心不已,怕没人看,没想到第二天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门口来了好多人,原来有这么多关注女性问题的人。
此后,吕碧城发表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更是中国女权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没过多久,吕碧城的名字便红遍了大街小巷,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吕碧城之所以能快速成名,背后少不了英敛之的帮助,两人志趣相投,在报社共同奋斗时,早已暗生情愫,可他比她大16岁,早已成家,妻子爱新觉罗·淑仲,更是陪他一路打拼过来的。
淑仲自从认识了吕碧城后,才知道女子也可以活得这么潇洒,肆意,不比男子差,在多日的相处中,早就看出了丈夫的异样,因此她决定提升自己,去北京求学,那个时代能有如此魄力的女子,非常少见。
1902年,各地纷纷办起了新学堂,接到了袁世凯的指示后,傅湘增也开始在天津组建女子学堂,在大家的推荐下,傅湘增找到了吕碧城,希望她能过来教书,吕碧城大喜,这不比报纸宣传来得更直接吗?
为了筹办学堂,吕碧城非常上心,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学校选址、招聘教师、教学计划,她恨不得能分身,一个人掰成好几个人用。
为了筹集办学费用,傅湘增提出,富人多交一点学费,吕碧城反对,坚持人人平等,那学费从哪来呢?有人给她支了个招,让袁世凯拨款。
吕碧城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去了元帅府,袁克文早就听说了吕碧城的大名,仰慕已久,今日一见,果然气质非凡,两人交谈了几句,没想到匆匆一面,竟让袁克文久久不能忘怀。
袁世凯本就欣赏吕碧城,常常读她的诗,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立马给了她拨了一笔办学经费。
1904年,北洋女子公学开业,吕碧城发表了演讲,表示女子也要发展德、智、体,这样才能与男人平等,场上的掌声经久不息,自此,21岁的吕碧城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女子总教习,这不仅成就了她自己,也为中国女性教育打开了新纪元。
开学后,吕碧城叫来了大姐和二姐,不同于吕碧城的独立、不好亲近,二姐吕美荪性格温顺,活泼开朗,和英敛之聊得很投机。
有一天,吕美荪不小心被车撞了,吕碧城赶到时,发现英敛之也在,正在给二姐喂粥。吕碧城语气里多了些攻击,怎么你这么忙,也在这里。
英敛之笑了笑,答道,这是你的姐姐,我自然上心了,吕碧城心里可不这么想,随即和姐姐告别,走出门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因为英敛之的缘故,她一直没去看过姐姐,直到4个月后,怒气已消,决定去看看姐姐,还特地熬了汤,没想到英敛之还在这里,和护士聊过才知道,他每天都在,有时早有时晚,甚至彻夜不归...
还以为他是自己的伯乐,知己,没想到他和其他男人一样,吕碧城对他失望至极。此后,她像变了个人似的,从不打扮的她开始穿时髦衣裳,头上插翠羽树枝,美颜奢华,好不招摇,引得天津城议论纷纷。
两人的矛盾,其实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可吕碧城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英敛之不明就已,但他很讨厌吕碧城这样奢华的打扮,于是在《大公报》发文:
“招摇过市,不东不西,不中不外,那一种娇艳的样子,叫人看着不耐看。”
吕碧城看了之后很生气,自己穿衣打扮,和你有什么关系,她本就是个敢爱敢恨的人,于是发文反击:
“我走自己的路,别人没资格评头论足,当然,所有评头论足者,我都当作是羡慕加上嫉妒!”
两人在报纸上针锋相对,你来我往,好像非要分出胜负来,其实,英敛之也是误会了,他知道袁克文钟意她,还以为筹办学校的资金,是她因为袁克文才拿到的,可是他们都不曾给彼此解释的机会。
1906年,“北洋女子公学”改名为“女子师范学堂”,吕碧城担任监督(校长),成为我国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
此时,她的好友秋瑾也遇到了麻烦,两人自从相遇后,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闺中密友,秋瑾去日本留学后,两人也保持着较为频繁的书信来往,关系甚好。
吕碧城不禁担心起来,但却没法为她做点什么,秋瑾出事后,她也因为与秋瑾频繁通信被抓,还好袁克文知道了,向袁世凯及时报信,才救了吕碧城一命。
从小经历颇多的吕碧城自小就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如今在危难之际出现了一位青年才俊,拉了她一把,她自然是感激的,对袁克文也多了几分赞赏。
3年了,两人还是第二次见面,虽然袁克文经常打听她的行踪,连她一天上了几次厕所都知道,但正儿八经的见面,还真不多,然而这注定是一段你追我躲的无果情缘。
袁克文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11岁时便流连忘返于烟花柳巷之地,遇到吕碧城后,他决心改邪归正,再也不喝酒玩乐了,朋友只当他是开玩笑,没想到他真的坚守了3年。
想必袁克文是动了真心,可是他做得这一切,吕碧城都不知道,两人的好友费树蔚多次在吕碧城面前提及此事。
没想到吕碧城却说像他这样花心的大少爷,风流成性,只许在欢场偎红依翠耳,怎会为了我一人改变,我又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因此两人绝无可能。
袁克文听说后,以为吕碧城不喜欢他,也就断了这份念想,次日,又恢复了他那公子哥的生活,每日寻欢作乐,在欢场偎红依翠耳。
面对袁克文这样风流倜傥,幽默风趣的公子哥,说没有心动,怎么可能呢?只是她想多考验他一下,如果他再坚持坚持,说不定她也就松口了。
虽然两人没能做成夫妻,但成为了好朋友,袁克文始终是敬爱她的,1912年,学校停办后,在袁克文的引荐下,吕碧城去到了总统府当秘书。
可是总统府没能成为她施展才华的地方,在这工作的三年,她看到的都是黑暗和腐败,众人为了权势,钱财勾心斗角,她势单力薄,无力改变,只能离开。
没过多久,母亲传来了噩耗,吕碧城急忙赶往安徽,母亲走了,吕碧城感觉自己没了依靠,伤心之余,她开始为自己的下半生考虑,意外开辟了茶叶生意。
在茶馆喝茶时,吕碧城遇到了德国友人,两人交谈一番后决定一起做生意,吕碧城负责收集茶叶,德国友人负责包装带回德国。可是吕碧城再聪明,从没有做过生意,没有经验,也不知该从何下手。
不得不说,吕碧城运气非常好,这位德国友人是德国有名的茶商,头脑聪明,做生意很有一套,当时茶叶都是普通包装,他全部换成了高档的精美包装,让人眼前一亮,还将吕碧城的照片印了上去,上面刻了吕碧城的几首小诗,立刻受到了德国人的热烈追捧。
吕碧城摇身一变,成了大富豪,找她合作的人更是堆成了山,有些人的条件很简单,只需要印上她的照片就行,就这样,在短短3年间,吕碧城已经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吕碧城生活奢华,住别墅,开轿车,锦衣玉食,好不惬意,她对自己大方,对别人也很大方。
1917年,洪水袭击华北数省,捐款的人却不多,吕碧城知道后带头捐了十万银票,并办了一场舞会,鼓动名媛捐款,还成立了“京直奉水灾义赈会”,吕碧城为其四处奔走,筹得了不少款项。
把捐款的时候办好后,她又有了新的计划,去看看更大的世界,1920年,吕碧城独自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学习英语和美术。
在美国学习的这段日子,极大地开阔了吕碧城的眼界,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开始游览世界各国,罗马、阿尔卑斯山、米兰等都是她走过的地方。
她将在西方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书,名叫《欧美漫游录》,上面还有订票、行李、旅馆和注意事项等细节,这本书一出版便畅销各国,相当于最早的攻略。
虽然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吕碧城不管是在学识还是见闻上,都已达到了顶峰。
在瑞士,吕碧城因为一只蚂蚁开始关注动物,她发现人们总是在宣传保护动物,却从不说保护动物的生命,随意将动物按照自己的意愿玩弄,甚至处死,于是吕碧城创办了“中国保护动物会”,呼吁大家保护动物,而她也开始吃素食。
吕碧城宣传保护动物演讲时,所传达的理念,与佛教的理念非常相似,她开始听《大悲咒》,从中走进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终皈依佛门。
吕碧城的这一生精彩至极,创下5个第一:“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首倡女权、女学教育先驱、开创女子执教、首创的动物环保”,20世纪头一二十年,吕碧城是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追捧的人物。
很多人都说,吕碧城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结婚,始终孤身一人,出游各国时看到了再好看的风景也无人分享,但她有钱、有才、有财,精神世界富足,有没有成婚又有什么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