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造纸总厂东厂大门)
山东造纸总厂东厂是山东乃至长江以北第一家机制纸厂,也是中国最早一批的机制造纸厂,到现在已有百年的历史。
我是1975年参加工作进的该厂,1982年,我从生产车间调到厂史誌办公室,我和史志办的同志多次走访厂里的退休老人,进行家访、录音、照相;多次到省和市里的图书馆、档案馆查阅资料;还先后到了北京、南京国家档案馆、旧报馆查阅。历时三年,搜集了上百万字的原始资料,才得以真正了解了它的历史。
该厂的前身是铜元局。济南铜元局于1903年(光绪29年)开始兴建,地址选在大明湖西邻的护城河西岸。翌年七月竣工开铸,至1906年12月14日停止铸造。
铜元停铸后,议改为“官纸局”,由山东劝业道道员,原铜元局总办丁道津,承托礼和洋行购德国兰慈厂造纸机一部,在原址开始筹建。“现闻由上海购运新机器------俟运济后不日即可开工矣”(摘自天津《大公报》1908.9.8)。
1909年(清宣统元年)7月8日,官商合办的山东泺源造纸印刷公司正式开业。厂区面积47余亩,由丁道津任公司总经理。“济垣造纸公司自开办以来,所造各种纸张极为坚致,足于洋纸争衡”“价亦甚廉,其信笺尤为精美,现尚竭力研究改良”(天津《大公报》1909.10.28第三版)
二十世纪初,从1903到1910年山东创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企业共17家,为山东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泺源纸厂之初,产品尚好,销路畅达,后因“洋纸”输入大量增加,在竞争中,逐年失利,被迫于1914年停业。
1917年山东督军马良租赁纸厂,改名成业造纸厂,因资本不足,生产年余,于1919年又告停业。
1919年4月,原察哈尔都统何宗莲(又名何春江,山东平阴人)伙同其他人,购买厂房机器,自行经营,并任总懂事长,改厂名为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
7月份,济南抵制日货,本厂纸张一度销旺,盈利万余元。1923年夏,失慎漏电起火,机器厂房悉毁于大火。遂续招股东,增至三十六万一千元,重购造纸机一部等设备。1925年春,恢复生产,年产530吨,产值约二十余万元。后营业欠佳,继又连年亏损达十余万元,至1930年,亏损达十二万四千二百零五元。至七七事变前,每年平均亏损一万五千元之上。
1937年12月,日军侵略济南,由天津东洋制纸株式会社首竹内象藏到厂以利害胁迫,强行作价“让渡”,签立契约,作价30万,并以5万元作新厂股本,改厂名为株式会社济南纸厂。1942年,增加西山铁公所产造纸机一部,生产卷烟纸,使得最高年产量达到近两千吨。把原来的一班制生产改为全日制,每日分两班,每班长达十二小时,增加了卷烟纸,包装纸等产品。1945年初,又购造纸机一部,已运至天津,还未等运回济南,日本便投降了。
1945年8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山东党政接收委员会派魏棣九等十余人接管该厂。作为敌伪产业,收归国有,改名为山东第二造纸厂。翌年1月开工,只开一台纸机,另一台机房被征用为军用仓库。由于生产不正常,时开时停,至八月底,加之资金短缺,原料供应不足,负债达七千万元,停机待命,听候处理。
1947年9月,由何少江赎回纸厂,仍定名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兴造纸厂)。纸厂“发还”后,由于煤炭严重缺乏,电力不足,产量无销路,开机仅百余日。据统计,三年来共产纸约260余吨,最高时年产也不过194吨。
1948年9月济南解放,中共军管会派军事代表易星,梁福亭,杨守先等来厂接管,厂名仍为华兴造纸厂。接管后为恢复时期,修复烧毁的厂房和设备。一床铜网曾接四条缝继续使用,坚持了半年。纸机上用的毛布在本国买不到,也洗洗缝缝继续用。1950年工作走向正规,开始按计划生产。当年产量2713吨,1954年到达7289吨。
(1950.6三个造纸厂合并为山东造纸总厂 厂部设在东厂 图为成立大会照片——资料片 )
1950年6月,成立了山东造纸总厂。与济南天桥北的人民造纸厂和潍县鲁明造纸厂分设为一分厂和二分厂;华兴造纸厂为总厂,划归中央轻工业部直属领导。后来又改名为东厂和西厂。
1963年10月,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即原华兴造纸厂)成功研制了65克薄画报纸,震动了世界造纸业,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1985年,工业总产值达5363万元,比解放初期增长了32倍,产量增长了120倍,利润突破了一千万元;纸张品种也由解放前的连史纸、有光纸、包装纸、新闻纸、卷烟纸等六种,达到了可生产一百余种产品。
(4号机生产画报纸的三车间。1981年本作者拍摄)
造纸东厂画报纸在《人民画报》《民族画报》《中国》等刊物中使用
(新2号机车间 1987年本作者拍摄)
进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市场经济和进口纸的冲击,加上保护省城生态环境的需要等种种因素,这家百年老厂被外资兼并,最终亏损严重,被依法清算,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尽管后来又经过了数次改换门庭,终究还是不行。现今该厂原址已改造成了商业区。
注明:文中照片除标明资料片外,皆由本作者拍摄
壹点号文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