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用 天津行动|制造业立市 在传承中创新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历史积淀深厚,“十四五”开局,天津用智能赋能制造业。深学笃用天津行动,今天来看,制造业立市,在传承中创新。

在渤海湾西岸的汉沽盐场,绵延着近百公里的盐田,一座刻有“古芦台场”的石碑,向人们讲述着这里千年的盐业史。盐,自古以来,被称为百味之首,是化工原料之母,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天津,依海而生,盛产海盐,但盐,却一度成为老百姓手中的稀缺品。

在我国四大盐场中,长芦盐场历史最悠久,始于后唐,也是全国第一批中华老字号。解放初期,饱经战乱的天津实业困难重重,盐场的产量低,精度差,为了响应国家需要,汉沽盐场组织了一次次会战,建立新盐池,改良旧设备,经过两代制盐人的拼搏,原盐年产量从解放初期的四五万吨,到顶峰时的百万吨。

作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天津有着深厚的制造业底蕴,让一代代产业工人得以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也为新发展阶段的“制造业立市”打下雄厚的基础。搭上产业转型、创新升级的快车道,汉沽盐场再一次迎来了新时代的会战。去年底,企业投资6亿多元的食用盐公司投产,采用自主研发的饱和卤水真空制盐工艺,还配备了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24小时不间断产盐。运行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由于盐会对轨道轴承产生腐蚀,影响自动化设备的稳定运行。所以,生产负责人赵志民直接上手,和团队研究改进办法。

一个月里,赵志民他们更换了十几种轴承,最终锁定了一款耐磨性强、且不易生锈的材料,经过验证,可以稳定运行半年以上,设备的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像类似的工艺改进项目,仅今年一年,长芦汉沽盐场就完成了300多项,全年申请专利20项。在创新同时,依靠太阳和风开滩晒盐这项传统工艺,也在代代相传。董绍森是汉沽盐场一结晶区工区长,守着全国生产单元最大的结晶池,这里出产的盐占了全国产量的六分之一。眼看要下雨,他马上召集带大家,下池作业,把池里因降雨累积的淡水及时处理掉,以免影响原盐产量。

董绍森他们管理着100个结晶池,工作都在露天,顶严寒冒酷暑,越是恶劣的天气,盐工们越得抓紧作业。低温条件下卤水表面的结晶层会影响蒸发效率,这些都要人工处理。

由于盐田的特殊性,大型机械进不来,董绍森和工友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自主研究改进机械设备,以适应盐田的工作环境,降本增效。

现在正值收盐季,制盐人辛勤的付出了,迎来了丰收。

今年前十个月,长芦汉沽盐场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1238万元,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利润增长15%。(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