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1949年1月,傅作义在北平宣布了起义,这代表着平津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而结束,也代表着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平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不过背后的起义过程却异常惊心动魄。
1948年11月,是平津战役开始的时间,这时候东野已经打赢了辽沈战役,秘密入关,开始和华北野战军一起对傅作义的部队形成了夹击的阵势。
傅作义当时是华北的最高军政长官,手下有50多万大军,他如果负隅顽抗,一定会迟缓我军解放全国的步伐。不过,傅作义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他出身于晋绥军,后来离开阎锡山自称一系,因此,虽然蒋介石一直不停地给傅作义加官进爵,傅作义还是和蒋介石不一心。
平津战役开始时,蒋介石希望傅作义放弃华北,带领精锐兵力到长江以南,加强长江的防守。如果傅作义带领部队南下,很大可能会被蒋介石吞并,失去军权。因此他决定坚守平津,自己坐镇北平,让他的亲信陈长捷坚守天津城。
可是形势的发展对傅作义越来越不利,因此他暗中和我军接触,希望能凭借着手中的兵力,保留他的军权,继续当他的华北王。
这种有违统一的事情,我党自然不会答应。当然,傅作义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条件,是因为他手里有兵有地盘,有底气。
所以,傅作义他不着急,天津和北平都有着坚固的防护工事和精锐部队守护,想要短时间拿下,的确不容易。
而让傅作义想不到的是,他的嫡系35军在新保安被全歼,他的心腹军长郭景云也因为兵败自尽。没多久,张家口也被东野的杨成武将军解放了,傅作义手里能掌握的部队已经所剩无几。
于是,他把希望放在了守卫天津的陈长捷身上,要求陈长捷一定要坚持到底,结果东北野战军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攻下了天津,俘虏了陈长捷,此时的傅作义能掌握的就只剩下了北平。
蒋介石作为三军统帅,自然希望傅作义能与我军死磕到底,但傅作义出身军阀,没死忠到底的想法。天津一失守,他手中的筹码就少了很多,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坚持到底被迫投降,一条是在开战前起义。最终傅作义还是想到了起义。
不过当时,傅作义想要起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手下本来有五十万大军,其中有一半是自己的嫡系,一半是中央军,而属于他自己的这一半,在之前的几次战斗中已经损失得差不多了。
北平城内属于傅作义的嫡系部队只剩下第35军的一个师、第101军的两个师和剿总的警卫团等为数不多的部队,另外的十多万人全都是中央军,一部分属于李文的第四兵团,一部分属于石觉的第九兵团。
李文的第四兵团改编自保定绥靖公署的部队,他本人和其下辖的第16军军长袁朴都是黄埔一期生,而第九兵团的前身是第13军,第13军是汤恩伯起家的部队,军中从上到下都是汤恩伯的亲信。
而石觉本人毕业于黄埔第三期,他们被派到北平督战,本来就是蒋介石不放心傅作义才派来的,傅作义想要起义,不可能告诉李文和石觉,并且还要控制住他们的部队才行。
1948年12月,傅作义开始调整兵力部署,把总部搬到了中南海,而中南海周围不但布置了一个野战炮团,防卫也全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另外的三个精锐师,被傅作义安排去了城西,而华北野战军此时也集中在城西。
中央军的人马则被傅作义调到了北平的近郊和外城,而中央军的高级将领则被傅作义留在了城内,避免他们带入作乱。
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后,傅作义才召集了所有的实权军官到总部开会。当傅作义表明要和平起义的时候,第16军军长袁朴等中央军将领,在私底下又骂又哭,而李文和石觉两位兵团司令员,则拉着脸不愿表态。
而蒋介石知道傅作义想要起义 的消息后,派人暗中阻止,参与谈判的北平前市长何思源就因此受到了暗杀。对于傅作义,国民党特务则想暗中绑架,当然行动没能成功,反而让傅作义心生警惕,加快了谈判的步伐。
1949年1月20日,傅作义带领北平城25万大军通电全国,宣布了起义,蒋介石此时已经无能为力,只能致电傅作义,要求他允许那些不想起义的国民党将领离开,而傅作义也不想留着李文、石觉等人。
因为他们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根本不可能投靠解放军,而留下来又可能会成为隐患,因此傅作义就同意了蒋介石的求情,在解放军接管北平前,派飞机把李文、石觉等人送到了南京。
从1月22日一直到31日,傅作义手下的部队开始分批出城,而解放军在2月3日分批进驻了北平。
李文和石觉,他们最后都去了台湾,不过他们回去后继续与我军为敌,给解放军造成了一定麻烦。只不过李文曾经中途投诚过,所以后来到台湾没受到重用,而石觉则是一直随军撤退到台湾,后来还晋升了陆军二级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