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齐飞展鹏程,素质教育显新章,十七中为孩子插上飞向梦想的翅膀

武汉市第十七中学校园

音乐课堂

美术课堂

楚天都市报记者 狄鑫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辉 通讯员 王雯婷

2020年的高考是不平凡的高考,每一个高三学子都面临着不一样的考验。对于艺术类与体育类考生来说,更是如此。

受疫情影响,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测试基本调整为上传专业技能视频等方式来进行。与此同时,中学体育类竞赛活动基本取消,高水平运动员专业能力测试也推迟进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武汉市艺术特色学校、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的武汉市第十七中学,在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教师线上辅导和诊断测试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来进行专业练习与文化课巩固。

高考结束,捷报传来: 高三(1)班汪玉讴同学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录取;高三(3)班柯钰菲被北京服装学院表演专业录取;高三(1)班高率珂、李天翼、周紫鑫、赖新钰,高三(2)班尤梓玥、李诗颍、廖佳玥、刘佳颖、崔心怡共9名同学被武汉音乐学院录取;高三(1)班许诗诗被中国地质大学录取;高三(2)班罗慕瑶被海南大学录取……

在这里,一代代教师敬业爱生、精心耕耘,名师济济;在这里,一批批学子勤学尊师、刻苦攻读,英才辈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梓楠遍五洲。

特色教育的沃土 世纪英才的摇篮

汉江一带碧流长,两岸春风起绿杨。上世纪30年代初期,由时任汉口市长吴国桢亲自倡导创立的女子中学在汉水河畔诞生,武汉各界有识之士均乐意把自己家优秀的女孩子送到这里学习,这就是十七中的前身——汉口市立第二女子中学。

学校除开设科学、缝纫、刺绣等专业外,还安排了音乐、美术、篮球、排球及田径等课程。先进的办学理念为今天武汉市第十七中学的体育、艺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传承也让十七中教育的人文性、科学性走在了基础教育的前列。

这里,曾走出了“金牌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郭梅尼;走出了清华大学教授、水利专家孔玉瑛;还有军工科研领域的先驱李昭如等等一批巨擎名宿。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也曾于上世纪50年代在该校任教。

今天的武汉市第十七中学,秉承其前身汉口二女中“温文而雅,破缚求新”的优良传统,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十七中人的勤劳与智慧,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于2003年和2005年先后顺利通过了市级和省级两轮综合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一跃成为湖北省示范高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获评全国首批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武汉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特色发展。汉水河畔柳,知音桥下青。今天的武汉市第十七中学谨遵“厚德、砺志、尚文、求美”之校训,按照“目标发展人、过程依靠人、结果成就人”的人本定位,聚焦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构建体育课程新体系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今年疫情期间,十七中全体师生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认真组织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为了帮助全校师生提升身体素质,防止病毒侵袭,高二学生陈雨和许晓峰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一段时长两分半钟的“混氧运动健身操”小视频,上线后在校内外爆火。意外成为学校网红的陈雨说:“得益于学校平时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都很不错。我只是刚好点燃了大家宅家锻炼的热情,也算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陈雨的话恰恰道出了十七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学校教育观。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十七中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共设定23门选修课程,并编写体育、艺术等校本教材。学校体育课程采取“选课走班”模式,进行体育模块教学。打破高一、高二年级界限,每次体育课均有五个班级的学生由五位老师带领,按个人兴趣分别进行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分类课程的学习。该方案实施近十年来,让学子具有更高涨的体育锻炼热情和更丰富的各项体育运动技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武汉市教科院就曾两次在十七中进行体育教学展示活动。

十七中还与相关省、市级体育专业部门联办“武汉市第十七中学田径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这种体教结合的模式为探索新时期体育人才培养走出了新路,培养了一批国家一级运动员和优秀的体育人才。其中,汪思庆同学在全国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第四名,李春霞在武汉国际马拉松女子半程比赛中获得冠军。

搭建艺术梦想大平台 助力学生人文发展

“陈老师,我要弹一曲《香槟之歌》送给您,感谢您这三年来的谆谆教导,助我实现梦想。”今年高考,原高三(1)班的汪钰讴同学以全国第九名的成绩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录取,该专业在全国只招收21人。收到录取通知书当天,汪钰讴把钢琴上的琴谱换成了录取通知书,弹奏着庆贺的乐曲,感谢恩师。

回望高中生活,汪钰讴的妈妈说:“要不是考上了十七中,遇到了能指引儿子人生方向的陈芳老师,可能汪钰讴现在还在为填志愿犯难,压根不会有梦想照进现实的今天。”小汪从小喜欢弹琴,但一直是凭兴趣在家自学,技术水平不够自信,高一入校后一场盛大的校园艺术节,让他感受到了艺术表演的魅力。“我们学校艺术节的氛围太棒了,有灯光舞台,有同学们的注视,和大家发自肺腑的赞美和掌声,一切都太美妙了。”演出结束后,收获了自信心的小汪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式向艺术高考发起冲击。

参加艺术高考,尤其是报考央音这样的国内知名艺术学府,不仅专业门槛高,对文化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汪妈妈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前,儿子有大半年的时间在北京主攻专业学习,文化课落下不少。返校复学后,汪玉讴的班主任、英语教师刘利红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在刘老师的鼓励下,汪钰讴开足马力抓文化课,对于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找各科老师甚至其他班的老师答疑解惑,老师们都很有耐心。汪妈妈说:“高中期间儿子一节校外补习班都没上过,文化能考出今天的成绩,全是因为十七中的老师们太给力了!”

近年来,十七中坚持文化为基石,艺体为梁柱,文化和艺体双翼齐飞的发展特色。学校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建立了文学、书法、绘画、舞蹈、合唱、摄影、棋类、球类、雕塑、机器人、广播主持等各类艺术兴趣小组或社团共29个。其中校园合唱团、女子踏板操队、动漫社、心理社、素描写生社团等,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项目。形成了人人有特长,个个有特色的育人氛围。

学校金秋艺术节、运动会、社区公益活动等等,既是社团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也是一场场丰富的精神盛宴。多彩的活动陶冶了师生情操,净化了心灵,让整个校园充满了勃勃生机。每年十七中都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一大批知名院校输送大量的优秀艺体毕业生,既满足了学生多元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又形成了学校的优势课程群;更全面回应了特色高中的育人目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