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临建棚的记忆

前几天,我在《天津记忆》上看到一篇《修房》的文章,一下子勾起了我对40多年前住临建棚的回忆……

1969年11月,为了响应毛主席"六二六"指示,父母率全家随天津支边医疗队到广西农村安家落户,当时离津时把单位分配的住房全部上交给了单位。1979年底,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父母又调回了天津。当时,父母双方的单位都没有条件解决住房问题,我们一家人只好四分五裂,散居在亲戚家。1980年夏天,母亲单位儿童医院借给我们家一间临建棚,位于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部后身。

为了写这篇回忆文章,昨天,我开车专门去了一趟位于河西区佟楼附近的天津市儿童医院,这是自1981年夏天我们家从临建棚搬入佟卫里儿童医院宿舍楼后,40年来我第一次故地重游。

说起临建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天津人都不会忘记,而且大多数天津人都住过。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给天津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据《天津通志·大事记》和《天津通志·地震志》记载:全市死亡24345人,重伤21497人,有67%的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市区68%,郊区、县65.2%)。

地震后,很多房屋虽未倒塌,但也摇摇欲坠,修复加固已经没有意义。地震以前,天津市老百姓的住房条件就相当艰苦。天津的老平房,每间十平方米左右。如此狭小的房间,却要住进四五口、甚至六七口人,有的还是老少三代,而且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入冬之后,为取暖生炉子也得生在这间小屋里,就连做饭的煎炒烹炸,也得在屋里解决。地震后天津老百姓的住房条件就更加艰难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震后数年,天津地区余震不断,很多市民不敢搬回自家的危房,依然住在用竹杆、木棒、篱笆、苇席和黄泥搭建起来的临建棚里,生活状况苦不堪言。那时的临建棚,在全市建得满大街都是。很多操场、体育场、公园、河边、广场,甚至马路两旁也见缝插针盖满了临建棚,路中间留一条窄窄的通道。整个市区搭建了抗震棚23万间,256万平方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80年7月28日,就是唐山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日那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日子。那一天下午,天空下着小雨,我们一家搬进了儿童医院后院的一间四平米的临建棚,总算一家人团聚了。大院棚区内缺水少电,冬季滴水成冰,夏日热似蒸笼,遇下雨上漏下泡。当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在木板床上,父亲睡在行军床上,我一夜无眠,在流泪。印象深刻的是,当晚脑子里总是浮现着房顶要塌下来的感觉,那时我才第一次感到恐惧。转天一大早,我二姑从西北角家里赶来看望我们时,一路上,胡同七拐八绕,弯曲如蛇,快中午了好不容易才找到我们的住处。姑奶奶来了,我母亲马上忙活做饭,屋里4个人根本站不下,切菜菜板只能放在铺了塑料布的床上;吃饭也得上床,因为小饭桌只能是支在床铺上。自来水是整个大院集体共用,家家户户都有水桶和水缸。到了冬天,每天清晨要用开水烫开冰冻的“水嘴儿”;冬天取暖,也是靠烧煤球炉子来取暖,有一次我们全家差点被煤气熏着。当时上厕所可是一大难题。儿童医院大门口只有一个公共厕所,每天早上厕所门前排队成为一景,人满为患,天津有一段相声说"憋老头"反应的就是上厕所难的问题。

第二天,雨越下越大。真的是外面下大雨,房里下小雨。母亲把家里的大木盆、水桶、洗脸盆,铝锅,所有能接雨水的容器,全都用上了。炕上、桌面、地下,所有漏雨的地儿,都摆满了,我和母亲开玩笑说,咱们这是住在了孙悟空的水帘洞。最后,父亲用塑料布把屋顶给包了起来,才勉强度过了一宿。转天,雨停了,天也晴了,父亲找来在红桥房管站当泥瓦工的妹夫(我的五姑夫),让他帮忙把屋顶修理一下。姑夫看了,说刚下完雨,要晒几天才能修。一星期后,我放学回家,看到临建棚棚顶焕然一新,换了新的油毡,油毡上面还压了好几块砖头。姑夫看我们住的条件实在差,就和我父亲商量,要帮我们在旁边再垒一间小房。说干就干,周末,父亲推着三轮带着我们哥俩,满大院寻找砖头,儿童医院后勤处的同事给我们提供了沙子和水泥,姑夫从单位运来油毡和木料,又叫来两个同事帮忙,我跟随父亲,和灰、递灰,当帮手;姑夫和同事用抹子、瓦刀,抹灰盖房,一天就盖好了一间小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年16岁的我,刚刚从农村回到大城市,本来心中对生活充满了期待,但被现实打碎了。这段特别经历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中,在后来的岁月里,每当我走过天津市中心、出差路过唐山、游历汉沽的时候,地震遗址、抗震纪念碑,都是我特别留意、注目、驻足拍照的地方。当年虽然说住的很辛酸,但苦中作乐,生活还要继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尤其是40年后,我再次回到儿童医院站在当年那遍建满临建棚的地方,眼前已经是一片高楼林立,回忆当年,住的临建棚虽简陋,过着冬不御寒、夏不避暑、刮风满屋土、遇雨上漏下泡的苦日子,但却是一个温馨的家。当年邻居蒋阿姨(上海人)、曹阿姨(夜班护士长)、林叔叔(马场街卫生院院长)可安好?每天晚上吃完饭搬着小板凳跑到曹阿姨家看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邻居大林哥哥陪伴着我走过了那段岁月,记载着生命中一段难忘友谊,并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直至今日,我对临建棚,情感犹深,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只有亲身经历,才会这样。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