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央统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在此参照下,银行业也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银行夯实资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在渡过初期的规模发展后,受不良资产涌现及利差收窄等因素影响,会面临存贷规模持续增加但净利润不增加的情况。如何破除发展陷阱,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所有中小银行面前的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天津农商银行总资产3607亿元,实现净利润17.11亿元,同比均实现稳步增长。在过去一年中,天津农商行变化较大,不仅完成了领导班子成员全部配齐配强,并于2021年初正式发布“3510”奋斗目标,即3年内达到上市条件,5年内实现上市,10年内实现复兴农商、做一流农商银行。
“规模导向”转为“价值导向”
近年来,尽管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息差收窄、经济下行等市场变化,导致利润空间缩小的挑战。
中国银行业协会在近日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各级中小银行机构资产总额41.53万亿元,其中,农合机构39.59万亿元、村镇银行1.93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本省内农信机构的存贷款规模,都已超过本地国有行、商业银行的规模,存贷款皆位列本地区首位。有从业者告诉记者,中小银行在发展初期,不免要经历追求业务扩张的阶段,但对于头部农商行来说,目前已经渡过了这一阶段。接下来所面临的,将是如何提质提效的挑战。事实上,中小银行在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都会面临规模持续增长但效益不见明显增加的发展陷阱。
据记者了解,天津农商行目前通过业务转型、重塑资产负债表等方式来应对此问题。
天津农商行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总资产3607亿元,较年初增长114亿元,总负债3300亿元,较年初增长10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增量排名全市首位;营业收入58.48亿元,净利润17.11亿元,较年初均实现稳步增长,拨备覆盖率也较年初增加,“控本、提质、增效”初见成效,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天津农商银行负责人曾在内部会议上指出,“天津农商行以战略定力推动全行发展,以非常方法化解重大困难,紧抓区域发展机遇、源头治理改革、乡村城市战略、团结形成合力‘四个大势’,把握凝心聚力、战略发展、风险处置、合规治理、机制改革‘五大红利’,今年已经开始破除发展困境,从发展劲头看,领导班子合力引领作用进一步向好;从发展形势看,各项经营数据进一步向好;从发展路径看,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向好;从发展效能看,经营管理效能进一步向好;从发展基础看,风险内控能力进一步向好;从发展动力看,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向好;从发展环境看,社会认可度进一步向好,但是发展质量提高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来最终实现落地。”
银行提升效益最简单的方式是控制成本、提高利率、减少利差收窄对银行收益的冲击。但这只是最基础的应对方式,更深层的解决办法是银行客户结构的改善,客户结构改善下使用的服务工具的升级。短期快速的改善很容易,但是想要稳住发展很难。
天津农商行作为头部农商行在探索破解发展陷阱的出路上,动作频频。
天津农商银行坚持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坚持“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金融行业规律和自身所处环境相适应,不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的理念,注重质量发展,重塑资产负债表,建立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变“规模导向”为“价值导向”。
银行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拿到低成本资金,以高收益放出并安全收回,农商行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在以上三方面有突破。
据了解,天津农商行目前已有效遏制了存款成本上升和利差收窄局面,储蓄低成本存款增量占比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解决低成本资金问题之外,还将低票息资产进一步转化为高票息资产,并加大闲置资产处置力度,减少对资金、资本的占用,积极推进大额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和置换问题,“轻资产、轻资金、轻资本”运营模式逐步建立。
据记者了解,天津农商行推动的业务转型发展质效提升明显,目前实施“大对公转型计划”,已实现信贷投放超额完成任务指标,机构客户实现历史性突破,将投资银行部、国际业务部单设,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逐步加强,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实施“大零售转型计划”,天津农商行市场规模占比稳中有升,业务贡献度持续增加;坚守支农支小定位,金融支持普惠小微成效明显,再贷款额度区域贡献度第一;坚决落实金融市场与资产管理业务定位,投资管理能力稳步提升,整体收益水平有效增加,资产规模有效拓展,各项业务转型发展质效明显。
发挥科技效能
在农商行由规模化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银行的传统展业操作手段,无论在产品服务设计、定价、业务办理流程、授信政策与审批等,都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面对来自国有大行下沉“掐尖”,纷纷加码普惠金融业务的市场变化下,深耕普惠金融的农商行要如何应对来自大行的竞争压力?
天津农商行内部会议中提出,农商行面对来自国有大行的普惠金融的竞争下,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目前农商行在“三农”领域网点多、覆盖广、服务深,国有行大则在科技力量上保持较高水平,通过技术力量解决人力和网点覆盖不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农商行普遍需要提升科技能力。
据了解,农商行群体主要通过人海作战战术展业,但未来这一局面将有改善。
目前大部分省联社、农信机构都制定了相关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数字化转型规划等,并逐步落地实施。如广东省联社发布了“四横八纵”金融科技服务能力体系;四川农信在2018年就明确建设“智慧银行”战略愿景,并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形成了战略规划,做好了组织准备;浙江省联社“十三五”时期科技投入比“十二五”时期增长2.3倍等。
但也可以看到,目前大多数农信机构科技建设能力较弱,除少数综合实力较强的农商银行可自主搭建科技平台外,大部分农商银行依托省联社研发科技平台和系统。
记者注意到,天津农商行在金融科技建设上有较大投入。在近日天津农商行官网公布的招聘计划中显示,“未来的两到三年内,我行将全力推进数字转型,通过实施‘数字助力计划’,开展9大项目群120余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对经营、管理和发展的赋能水平。”
银行业科技部门增配一个人员,全行网点可以释放出10个劳动力。以天津农商行400个营业网点为例,平均一个网点5个客户经理,一个客户经理用传统手段一天开发10个客户工作量极大,但用技术手段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一天能满足30~50个客户的需求。
国有大行已经进入了科技赋能阶段,中小银行目前处于“科技替代、科技支撑、科技领先、科技赋能”的并行阶段,未来天津农商行将推动由科技引领下的全行改革。以往的模式下由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然后科技部门去根据需求解决问题,但科技领先的概念下应该是从适应技术角度来优化传统业务流程,适应计算机服务的特点。
但注重科技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网点覆盖度、人工服务与科技的适配支撑关系的问题,当科技能力跟上但服务跟不上也会出现问题,科技手段和服务网点应该是彼此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
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广大农民的富裕,而农商行的主要业务聚焦在农村地区,过去十几年在农村地区建设了大量的营业网点,为农民和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搭建完全,未来随着农民富裕程度整体向好,农商行的优势将更加凸显。
天津农商行目前正处于新发展阶段,新领导班子成员配齐配强,未来将真正实现配齐配强、聚势而起,将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格局破困局,以非常方法化解重大困难,以战略定力推进持续发展”,狠抓源头治理,提出“抓源头是银行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从问题根源角度出发,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实施“强基工程”系列计划,从固本培元角度出发,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加强顶层设计,明确“3510”战略目标和“复兴农商、做一流农商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