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用 天津行动|滨海新区绽放法治滨城独特魅力

过马路时礼让行人的机动车多了,

楼道的小广告几乎不见了,

市民遛狗都拴上绳了,

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情况少了

……

昔日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被逐个攻破,市民在感受和推动身边巨变的同时,共享着滨城法治文明带来的幸福成果,一幅幅生态、文明、和谐的美丽画卷在滨城大地随处可见。

2019年5月1日,《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落地。滨海新区构建了一套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从理念诠释到行动规划的科学体系,赋予了滨城法治文明更深厚的底蕴。两年多来,《条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法、规、制的硬度体现出来,从文明行为基本规范入手,以法治的刚性和硬度推动文明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滨城大地的沃土播下文明的种子,法治文明的独特魅力竞相绽放。

法治保障护航文明建设

城市面貌内外焕新

整治“牛皮癣”广告,引导文明养犬,处罚“高空抛物”,推动公共场所禁烟……《条例》施行以来,滨海新区全面开展执法检查,严格治理小微违法违规行为,做好宣传引导的同时强化顶格执法,以法治硬度促进文明软环境提升,确保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您好,您的行为违反了《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五十九条,按照规定要处50元罚款。”时间追回到2019年5月1日上午,在解放路与和平路交口,一男子骑自行车闯红灯,被现场执勤交警抓了“现行”,随后新区交管部门为其开出《条例》施行后首张不文明罚单。自此,滨海新区全面开展针对不文明行为的执法检查,以法治的刚性和硬度引导市民文明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据了解,自《条例》施行至2021年10月末,区公安局重点针对交通出行文明、公共场所秩序等,通过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对300余万起不文明交通行为予以纠正治理,登记办理犬证9958个,处罚涉犬案件182起,收缴违规犬、流浪犬5000余条。区市场监管局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违法经营行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户1805户次,立案查处60余件,没收封建迷信殡葬用品1.39万件。区卫生健康委聚焦公共场所禁烟,结合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深入宾馆、商场、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开展检查,立案96件。“以前带娃出门最怕遇到遛狗不拴绳的,离老远我就躲着走。现在遛狗都拴绳了,而且便道上也看不见狗便了,安全感满满。”市民张女士感叹,《条例》施行之后,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大变化,很多文明善举变成了自觉行为习惯。

严格执法检查的同时,新区还推进联合惩戒机制。去年11月,信用中国(天津滨海)平台上线运行,各执法部门定期向平台推送执法信息,实现执法信息全面公示。针对过去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执法参与率不高、执法不处罚、处罚不顶格现象,将全区55个行政执法部门单位、3457名执法人员全部纳入执法监督平台,全区所有执法主体、执法信息实现集中归集,形成了集行政执法、执法监督、法治业务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同时,大力推行阳光执法,在全区公布各行政执法责任部门监督电话和受理投诉事项范围,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平台被评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执法参与率由2017年的50%提高到目前的96%。

从被动约束到志愿参与

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条例》施行之初,有的市民不理解甚至不配合,现在有很多都加入到了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伍当中,带头争当文明市民。两年多来,文明理念已经深入每位滨城人的心里,融入生活的一点一滴。”在河滨公园文明劝导点位,志愿者孙炯一边引导市民有序进入,一边感叹道。

2018年,滨海新区在全市率先成立300名志愿者组成的文明劝导队伍,至今已经招募四批。9月10日,2021年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300名“文明使者”在重点区域持续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引领文明新风尚,也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城市文明风景线。其中,有几十名像孙炯一样的志愿者已经连续四次参加文明劝导活动,并将文明劝导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早晚上下学高峰,私家车在学校门前缓缓停下,“红马甲”快步上前接下孩子,车辆快速驶离;公园、景区、路口,“红马甲”捡拾垃圾、整理共享单车、劝阻不文明行为;节假日,社区里巷,“红马甲”清整卫生、宣传引导;商场车站,“红马甲”热情接待市民问询、免费提供应急药品;文明实践大集,“红马甲”义务理发、上门慰问……如今,在滨城,有40多万名完成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开展各种各样志愿服务活动的“红马甲”,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为滨城最美的一道风景。

“生活在美丽‘滨城’,幸福是实实在在的。作为滨城人,我愿意做一名文明的践行者和守护者。”两年多来,《条例》从公共秩序、交通出行、社区生活、移风易俗、网络通讯、绿色低碳等各方面引导市民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滨城市民不仅对《条例》施行的成效交口称赞,还积极争当文明宣传志愿者、参与者、主动践行者和文明守护者,人人争做文明、模范市民。

法治文明底蕴日益浓厚

美丽“滨城”魅力四射

一直以来,滨海新区把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有机结合,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弯腰行动”“微笑行动”“排队行动”三项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学雷锋志愿服务日”“小手拉大手 共建文明城”“万人环境大清整”等志愿服务活动,这些都已成为滨城文明创建的特色品牌。在这些长效品牌活动的引领下,滨城法治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共建共治格局持续巩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通过点击、选择,大家能够检索到全国各地的法律法规条文和案例……”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晓镇家园法治文化广场上,新北街道正联合晓镇家园社区及辖区共建单位,开展“12·4”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这是晓镇家园法治文化广场获得“天津市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优秀品牌”称号后举办的首场活动,吸引了辖区居民踊跃参与。依托现有基层党建和公共文化设施,新北街道联合社区倾力打造了小区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走廊和法治宣传步道,在保持辖区休闲广场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回廊、雕塑、花坛等设施,大力宣传《条例》以及婚姻家庭、交通安全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法治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推动《条例》在滨海新区的贯彻落实,引导市民自觉规范自身言行,全面提升市民整体素质,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两年多来,滨海新区不断加大对《条例》的宣传力度,依托“法律六进”活动,利用辖区主要道路、建筑围挡、社区宣传栏、LED大屏幕等载体,针对《条例》进行广泛宣传。与此同时,各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还通过普法知识讲座、专题培训、律师解答、条例知识竞赛、建立普法微信群等方式,“线上+线下”不断扩大宣传范围,确保《条例》真正走进村居里巷,走进滨城市民心中。

同时,《条例》也被纳入美丽“滨城”建设工作当中。借助社区村居的基层平台作用,通过“四抓并举”进一步培养社区乡村居民文明生活习惯和行为,开展道德模范、滨海好人等评选活动,培育典型,发挥引领作用。探索实施星级文明村居评定办法,将《条例》内容纳入评星考核标准、纳入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重要内容,全区139个村全部达到“六有六无”标准,建成10个人居环境示范村。

“《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贯彻落实《条例》与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推进美丽‘滨城’建设有机结合,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高质量发展齐抓共促,精心谋划,周密安排,高位推进。特别是去年,新区以贯彻落实《条例》为重要抓手,成功入选第六批全国文明城区,荣获了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赢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通过长效创建,我们要让滨城法治文明的底蕴更加浓厚,把全国文明城区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吉潮说。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喜欢这篇推送,点这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