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百年 沧州第一丨沧州本土首家民办医院:逸东医院

红框处为原逸东医院所在地

冬日的署西街,人来人往,乘坐着89岁老人李广安的电三轮,我们开始走街串巷,寻访挖掘冯居泰的故事。

创建沧州第一家民办医院——逸东医院的冯居泰,为何人?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带着诸多问题,我们寻访了几位知情人。

从勤杂工到副院长

于龙华,一位博施医院的研究者。他曾翻阅过大量资料,其中《沧州市卫生志》记载了关于冯居泰和逸东医院的历史。

冯居泰字逸东,沧县李天木北阁庄人,出身贫寒。少年时为谋生计,经伯父推荐,到天津马大夫医院做勤杂工。因工作认真、勤学好问,受到院方重视,后被破格提升为实习生。在这期间,冯居泰废寝忘食、虚心求教、刻苦自修,逐渐掌握了英文、拉丁文及医学基础和外科等技术,受到院方的赏识。

1900年,义和团运动波及天津,冯居泰被迫回家,继续自修。之后,因患吐血症到博施医院求治。愈后,院长潘尔济得知他的经历和医学经验,挽留他在博施医院工作。从此,冯居泰在博施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数年,外科技术日臻纯熟,后被提升为博施医院副院长。

冯居泰工作一丝不苟,俭朴勤勉,钻研技术,矢志不移。他相继拓宽外科、眼科、妇科、牙科等手术范围。每逢手术,必亲临现场操刀,并督嘱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无菌操作。因其病人较多,冯居泰经常连续手术,有时从早晨进入手术室,至日落才工作完毕。由于劳累过度,数次昏倒,院方同事及病人都深为叹服。

除医疗工作外,他还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每逢疫病流行,必定亲率医务人员前去救治。

创建沧州首家民办医院

为缓解医院资金困难,冯居泰多次向城里富豪募捐,其中一次就从一家当铺募到白银百两。直皖大战期间,他随中国红十字会天津分会医疗队赴前线救护伤员,战后获得嘉禾奖章一枚。

军阀混战时期,冯居泰曾任沧县红十字会医务总监,主管战时伤员抢救治疗。

1920年,华北大旱,当局号召中外人士捐资放粮,并从东北购进一批大豆、高粱,救济灾民。冯居泰当时负责献县放粮工作。他看到一些村、乡长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深恶痛绝,依法惩治了一些贪官污吏,使放粮工作顺利进行。

为解除病人疾苦,他建议并负责筹建了盐山县城的道生医院、献县博施医院分院,并经常往返其间巡诊和督导。

1922年,冯居泰辞去博施医院副院长的职务,在大运河畔西侧(现解放桥西北处)菜市口村,创建了沧州第一家民办医院——逸东医院,自任院长。

建院初始,冯居泰因陋就简,由一个诊所逐渐扩展为病房数间、床位20张。他为办医院卖掉了部分家产和田地,购置了一批医疗器械,先后开展了外科一般肿瘤切除、白内障剥离、扁桃体摘除、拔牙、妇科难产,以及急诊抢救、戒除烟瘾和每年春季施种牛豆等。

冯居泰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医院规模、声望人皆仰慕。南皮、东光、交河、献县、河间等地患者,慕名投医者络绎不绝。同时,他还培养了7名助手,传授西医之术。

医院毁于日军轰炸

89岁的李广安老人是一位老市民,他能清楚地说出逸东医院的位置。老人热情地骑着他的电三轮带着我们一路寻找。

李广安说,逸东医院就在现在的清风楼和沧州电视台之间。他记忆中,那是一幢面积很大的四合院,是冯大夫自己所买的房产,一家人也在医院居住。他回忆说,冯大夫高大魁梧,说话温和安详。他的妻子也特别热情,弟弟是个军人,一家人非常和睦。

77岁的李淑芬是菜市口村人,也记得这家医院。她说,应该有不少老市民都记得运河桥边这家医院。当年非常有名,里面的冯大夫医术很高,是个大善人,只是她没去里面看过病。

在解放路北,清风楼附近一个安静的小巷里,我们见到了95岁的孙玉堂老人。他是北大院村的老支书,说话有些模糊不清,但从只言片语中可得知,冯居泰又名冯善龙,是远近闻名的善良大夫,人们找他看小病,从来不要钱。有一次,一个叫孙玉祥的村民去地里打草,手被镰刀割伤,找到冯大夫。冯大夫免费给他消毒、包扎、上药。

这都是1937年以前的事。据记载,“七七事变”后,日军飞机轰炸沧州,逸东医院亦未能幸免,房屋倒塌,一时难以开业应诊。

孙玉堂还记得,1943年,八路军游击队小队长任小孟负伤引起败血症,菜市口村长赵子海将冯居泰接来医治。但任小孟还是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身亡,冯大夫为此非常惋惜。事后,特务获知,与日军一起来到逸东医院,抢走了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并将冯居泰抓走。后来,冯居泰家人托人花了500大洋才将他保释出狱。经此打击,逸东医院从此一蹶不振。

1944年,冯居泰无故遭到日本士兵殴打致精神失常,于1945年含恨谢世。

关于冯居泰的故事还待进一步挖掘,欢迎知情人士提供线索,为丰富沧州的医疗卫生史共同努力。

来源:沧州日报 齐斐斐于龙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