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基本情况
豆豆,3岁男孩,目光对视差,有模仿意识,可以发简单的少量的音。
二、问题描述
幼儿只能发少量的单音及简单的叠音。幼儿仿说意识增强,但发音数量和频率较低,对玩具有需求。
三、理想的干预行为
模仿发音,扩展发音。
四、干预实施的过程
1.单音到叠音
幼儿可以发单音;a/wu/yi/xie/ma/da等,
(1)游戏诱发发音
游戏一:玩变变球:教师把球变大,变小,幼儿喜欢球变大,把手伸进去,此时教师教授幼儿发dada。开始幼儿只能仿说da,教师立刻把球变大。逐渐教师辅助先说一个da,然后在辅助仿说一个da,通过学习,幼儿在仿说dada时,两个音的间隔由3-4秒缩短到1秒。逐渐幼儿在玩游戏时可以独立表达需求“dada”
(2)动机诱发发音
幼儿喜欢橡皮泥、动物拼板和七巧板。在课前把这些玩具放到幼儿的视线内,但是距离幼儿较远。在其用“拿拿”和手表达需求时,引导幼儿说出“皮皮”(橡皮泥);“板板”(七巧板),并把物品作为直接强化物给予幼儿玩耍。经过1周的学习,幼儿可以熟练的掌握“板板”“皮皮”的发音。
(3)拓展发音
给幼儿较多的时间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记录总结喜欢玩具和活动的分类,并结合这些玩具拓展幼儿的发音,如喜欢女孩浇花的图片,从已掌握a的音拓展到hua的音;辣椒模型诱发la~lala
2.单音到双字词
幼儿独立表达的单音和叠音逐渐增多,把已掌握的两个单音进行组合,如da和ma组合“大马”,仿说后立刻给予大马的模型;a和yi组合成“阿姨”;ban和ma组合成幼儿喜欢的“斑马”ma和yi组合“蚂蚁”等。
3.动名词的组合
幼儿可以仿说约10组双字词及多个单音字,利用其动机把动名词组合,如幼儿需要拼板时可以辅助幼儿仿说“拿板板”;吹泡泡可以仿说“拿泡泡”需打开时说“打泡泡”等。开始动词和名词之间有停顿时间,逐渐缩短;经过1个月的学习,幼儿可以主动表达需求“拿板板”。
干预过程中,必须找到幼儿喜欢的玩具和活动,在情境中教授,这样动机强的情境下,幼儿会很快的把语音与语义建立对应关系,在以后的情境中正确应用的机会才会增加。
四、干预结果
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学习,幼儿模仿发音频率增加,可以独立发音的数量增多,用已掌握的词汇表达需求的次数增加,干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