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10月2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希望能通过该方案积极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降低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的风险。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实施方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6部门共同制定。
《实施方案》指出,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此,《实施方案》针对全国和各地区设置了防控目标:其中,以2002-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要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
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实施方案》又将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行水平地区。12个高流行水平地区包括:陕西、北京、吉林、天津、山西、上海、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北;11个中流行水平地区为湖南、甘肃、浙江、福建、新疆、湖北、安徽、宁夏、河南、江西、重庆;8个低流行水平包括广西、海南、云南、青海、广东、西藏、贵州、四川。
按照要求,2020-2030年,高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中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低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60%。
为达到上述防控目标,《实施方案》提出,应从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四方面强化责任。比如父母及看护人应充分发挥作用,包括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避免提供不健康食物,减少在外就餐。同时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减少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并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
对于学校来说,应维持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包括办好营养与健康课堂,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有计划地做好膳食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除此之外,还应改善学校食物供给,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对学生餐的营养与安全进行监督。
《实施方案》指出,各地各校要保证学生在校身体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则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方面,应优化体重管理服务,包括加强孕期体重管理、 加强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加强肥胖儿童干预等。对于政府来说,应当加强支持性环境建设,包括加强肥胖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强化食物营销管理、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等。
《实施方案》显示,国家卫健委将同有关部门制定监测评估办法,适时组织开展监测评估,促进工作落实。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需定期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监测和学生体质监测,科学评价防控进展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