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视频,被暖到了。
一只白色的小狗每天陪着小主人上校车,一定要亲眼看到小主人上了校车,才会转身离开;下午又会等在小主人下校车的地方,看着小主人下车,一起回家,风雨无阻。
很多时候,父母以为对孩子最好的陪伴,就是花掉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够随时随地陪伴他的伴儿。
在绘本《我想要个宠物嘛》里,对孩子的这一需求有着更丰富精准地诠释,小主人公罗力就有一个这样随时陪伴自己的伴儿。
01、绘本内容介绍:
《我想要个宠物嘛》是美国漫画家莉兹•克里莫的罗力小恐龙系列中的一本,讲述了小恐龙罗力约了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儿,却发现他的伙伴树懒居然有一只宠物——寄居蟹谢尔顿。
谢尔顿不但听话,还可以陪主人玩接飞盘的游戏,这让罗力十分羡慕。他暗下定决心,自己也要找一个宠物。
他开始到处寻找宠物,却一直都没有找到,就在罗力失望极了的时候,一只椰子从天而降,成了他的宠物。
罗力开始认真地照顾椰子。在和它相处的过程中,罗力发现身为宠物的主人,要为宠物负责:饿了要喂食、拉了要清理卫生,日常生活中的护理都要做好,不能随意丢弃……
孩子跟随罗力照顾宠物的体验,才会懂得父母照顾自己的不容易,从而更加懂得珍惜,也能培养孩子关心和照顾他人的能力,懂得了对生命的尊重。
02、养宠物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贵
罗力在寻找宠物的时候,一路上,在森林里遇见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可是,它们不是太忙就是太慢,或者根本不愿意做宠物。直到椰子跟着它一路滚回了家,在征得爸爸的同意后,罗力决定把它留下,当做宠物,好好地照顾它。即使椰子它不会说话,不会笑,它没有温度,不会行动,可是,这不妨碍罗力爱它。
每个孩子对宠物都有着天生的喜爱。
他们虽然还小,却喜欢模仿大人照顾自己的样子,可是谁能够被小孩子照顾呢?当然只有玩具和宠物了。
不过,玩具再逼真,还是比不过有生命的宠物,所以孩子会喜欢小猫小狗、小仓鼠、小兔子。因为在它们面前,孩子就变成了全能的巨人,甚至可以主宰它们的生命。他们会因为路边的流浪猫狗而驻足流连,也会为收养一只小动物而欢欣雀跃,更为会失去心爱的宠物而悲伤万分。
这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羁绊,给孩子养宠物,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力量支持。
比如通过喂食、刷毛、陪伴等,能够让孩子找到存在感,建立自信;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在和宠物相处的过程中,感情变得更细腻,更容易在以后的社交生活中交到更多朋友;
而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养育宠物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关注宠物的生命。
比如每天主动承担喂养的责任,关注到喂养的次数是多点好还是少点好,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存亡,更懂得父母照顾自己的不容易,从而懂得珍惜,培养起关心和照顾他人的能力,甚至能够让他懂得对生命心存敬畏。
03、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会他拥有对生命的敬畏
小恐龙罗力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因为椰子不是某种意义上对等的生命。但罗力仍然精心地照顾着它,给它准备了一张小床,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乔治,和它一起开心地玩儿,一起洗澡,一起睡觉……
只要倾心付出,就都是美好。
在和宠物的相处之中,罗力感受到拥有伙伴儿的美好,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椰子,这是他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这里所说的“敬畏”,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保持的一种尊敬、畏惧。
这种“敬”是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尊重,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做;而“畏”,并不是单纯的畏惧,而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警示和自省,它警告人们不应该做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让孩子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
去年上海一17岁男孩,因为和母亲发生激烈的争吵,便从桥上飞身而下。他获得了永远的宁静,却带给家人无限的痛苦。
去年9月,合肥一名10岁男孩从34楼跳下;同月,杭州一名15岁女生从19楼跳下;与这两起事件相差才几天,广东湛江一名高一男生在学校跳楼身亡……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新闻接连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让人不胜感慨。没有对生命敬畏心的孩子对生命如此草率。
有研究指出,中国每年自杀人数达到60万,其中14-24岁的青少年每年高达15万人!
无数事实证明:拥有敬畏心的孩子比较容易遵守规则,理性正直;而缺少生命敬畏心的孩子则容易冲动,做事情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甚至丧失底线,做出可怕的事情。
马东曾在《奇葩说》中说过:“如何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汉文化缺失的一课。从小培养孩子对生命的尊重,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04怎样培养孩子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明代方孝孺曾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呢?
1、从认识死亡开始
“死亡”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很神秘,很少有家长会愿意主动跟孩子聊起这个话题,以至于当“死亡”不可避免地出现在生活中时,让孩子措手不及、悲伤不已,甚至导致对孩子生命教育的缺失。
给孩子养宠物,先教他们有爱心,然后就是教他们伤心。当宠物死去的时候,他们会伤心得不得了,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死”。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死亡”带来的悲伤,他们才会知道生命的可贵,也才会懂得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只有面对过“死亡”的孩子,才会珍惜生命的美好,从而感谢生命,敬畏生命。
2、父母需要从小向孩子传递敬畏生命的态度
一直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罗力询问爸爸自己能不能养椰子这个宠物时,爸爸慎重地说:“你可以养这个新宠物,但一定要照顾好他。”
从小告诉孩子,家里哪些东西是安全的,可以随意使用;哪些东西是危险的,比如插头插座,煤气等不能轻易触碰。
当孩子大一些,告诉孩子遇到歹徒、有人裸睡,千万不要冲动去见义勇为,应当向成年人求救,而如果是自己遇到了伤害,也要保持冷静……
当身边有人受到伤害,父母主动积极地伸出援手,表达对侵害生命的痛恨与憎恶,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就能够形成对生命的敬畏。
言传身教,父母从小向孩子传递对生命的敬畏,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懂得生活的可贵,从而敬畏生命。
3、让孩子学会宣泄情绪,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用结束生命来作为借口
悲剧的发生,大多数都是因为不良的情绪没有得到合理的宣泄。对孩子来说,正确地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意义重大。
作为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任何通过伤害身体来逃避压力、远离失意的行为都是懦弱的表现。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拿生命来开玩笑。
也可以通过一些书籍、影视剧来引导孩子,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坚强乐观地去面对,就能够把困难踩在脚下。
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泰戈尔曾说:“我们要培养孩子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从小就对其他生命充满慈悲的人,自然更懂尊重时间生命。”
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的一场修行,它不是单纯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培养他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让他在独自面对人生时,从容、淡定,自律理智,不至于误入歧途,输掉整个人生。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