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雨社会论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这句话是来自于鲁迅杂文集《热风》里的《随感录二十五》,是鲁迅对于“巨婴”最为现实且严肃的思索,鲁迅谈及家庭关系的杂文并不算多,然而只要谈到,就字字珠玑。
巨婴,它是一个被现代人创造的词汇,其实在各个年代都有这样的人存在,我曾读过一本名叫《巨婴国》的书,它对巨婴的定义是这样的:
有些生理步入成年的人,心理却始终是个婴儿,永远喜欢依赖于父母、依赖于他人,完全没有自己独立的性格。
而这种巨婴心理形成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方式或者是理念错误,换句话来说,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只会无限制地给予孩子,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殊不知,这样的“爱”是一种毁灭性的教育方式,它只会压制孩子的成长,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立性格。
在河南就有这样一个人,因为从小就被父母过分的溺爱,长大后什么也不会干,一辈子都活在“温室”当中,直到后来他的父母接连去世,他饿死在了自己家中。
他叫杨锁,于1986年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他的家境一般,但由于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的溺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的名字也有着特殊的含义,父母为了时刻将儿子绑在身边,故给他起名为杨锁。
对于平常的孩子来说,一般在一两岁便能下地走路了,而杨锁到了八岁,还是不喜欢走路,他的父母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是用担子挑着他。杨锁从小到大都没有干过活,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父母的纵容。
其实,杨锁在他小的时候,也曾经尝试过帮父母干活,可他的父母却怕累着他,不让杨锁干活,每当杨锁想要拿起工具干活的时候,他的父母就会心疼的说:“你还小,就不要干活了,去一边玩去吧”,也正是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溺爱,才最终导致杨锁变成了“懒人”。
在杨锁1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但母亲依旧不让他干一点农活,直到后来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不得不让杨锁干活,但长期的溺爱已经让他变得越来越懒,他不愿意干活,甚至还打母亲,所有的农活都压在了母亲的身上,以致于母亲积劳成疾,在杨锁18岁那年,她的母亲也因病去世。
父母的去世,让杨锁慌了,因为再也没有人“照顾”他了,于是他就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部变卖了,换成食物,但很快家里的食物都被他吃光了,后来他又去村里面其他人家里讨饭吃,村里人看他如此可怜,有时候会送给他一些肉和蔬菜,他不会做饭,村里人送他的肉和蔬菜都被他挂在了屋檐上,直至发臭坏掉。
也曾经有人介绍他去酒店工作,可杨锁在酒店什么也不干,甚至还要求别人伺候他,于是他又被送了回来,回到家中的杨锁变得更懒了,上厕所都懒得出门,为了取暖,他甚至把睡觉的床都烧了。
在2009年的12月,当地下了好几场的大雪,而此时的杨锁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在寒冷的冬天里,他被活活的饿死了,被发现时,他整个人是卷缩在墙角的,身体是僵硬着的,而当时的他才23岁。
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杨锁父母对他的过分溺爱,以至于成年后的杨锁什么也不会干,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也正如鲁迅文中所说的那样: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过分的溺爱只会毁了孩子的未来,对于父母来说,一定不要过分的宠爱自己的孩子,要对孩子说“不”,引导他们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