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革命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来自富裕家庭,他们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内心却向往自由平等,于是纷纷抛弃安逸的生活,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姚依林就是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
01
姚依林1917年出生在香港,他的家族在民国时期是显赫一时的大家。父亲姚捷勋在家排行老四,早年在政府为官,因为追随中山先生革命,被升任陆军中将。
可惜的是,在36岁那年就因病去世了。
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后,妻子带着儿女从香港回到了江苏,投靠了丈夫的二哥。
父亲去世时,姚依林年纪还小,为了照顾他和姐姐,母亲到了一个洋学堂做老师贴补家用。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非常明事理,她知道寄人篱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等到孩子们大了一些之后,就带着他们来到上海居住。
一家人的日子过着紧紧巴巴的,姚依林从很小时就懂得世事艰辛,
所以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好照顾母亲。
姚依林就读的中学有很多进步书籍,通过这些书籍,在他心中渐渐埋下了革命的种子。他从中学就开始积极地参加学生运动。
之后他成为清华的一名化学专业的学生。他凭借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成为学生中的骨干。也因为他的积极表现,
1935年,18岁的他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他的五叔姚国桢曾经是皖系军阀的重要成员,皖系衰落后迁到天津生活。姚依林常常到天津去拜访五叔,利用他的关系为党组织秘密开展工作,
同时,他还积极地向五叔家的弟弟妹妹宣传革命思想。
02
姚依林的母亲虽然不太清楚儿子具体在做什么,但也能隐约猜到几分,出于母亲的心态,她提出愿意卖掉房子让儿子到苏联留学,只希望儿子不要卷进纷争,姚依林拒绝了母亲,
他明白自己一直想要的是什么。
当时的中国,日本人已经染指东北,接下来就会把罪恶之手伸向关内。国家正是危机之时,岂可一走了之。后来姚依林从五叔那里了解到革命活动的风声已经走漏,
于是他离开了学校和北平,来到天津工作和生活。
因为有五叔这棵大树,姚依林在天津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之后,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国家形势危急,天津也不乐观,他在处理完善后事宜之后,来到河北继续革命事业。
多年来,他作为主要领导干部,除了领导与敌人的斗争外,还积极参与根据地经济建设,为我党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坚定的经济支持,保证了政权的稳定,
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
03
新中国成立后,饱受多年战争摧残的祖国,经济方面是千疮百孔,发展十分艰难,还有解决数百万人民就业这一巨大难题。
对姚依林这样主管经济的国家干部来说,肩膀上的担子仿佛有千斤重。他就是在这样巨大的压力和困难面前,做了很多调整工作,对改善经济状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殊时期时,姚依林也遭遇了冲击,他以坚定的信念,顶着压力艰难地开展对外贸易工作。
1979年,62岁的他被任命为副总理,他主持和制定的很多政策,致力于解决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他非常重视发展农业,多次提出粮食问题的重要性,这是人民生活安稳的基础,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经济建设才能发展好。
姚依林的后人也同他一样优秀,他还有一位正国级的女婿王岐山,同他这位岳父一样,都是国家栋梁。
1994年时,为国操劳一生的姚依林老人在北京病逝,终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