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图为小淀体育文化公园。本报记者 吴迪 摄
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亭子里晒着太阳唠家常……每逢周末,天津市和平区津中里小区的花园都热闹非凡。时值隆冬,花园四周的万年青依旧叶色亮绿、郁郁葱葱,很难想象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绿地植物退化、堆满杂物的空地。
“小口袋,大幸福”,随着我市“口袋公园”建设不断推进,包括津中里小花园在内的诸多城市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焕然一新,不仅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精细化利用,还创造了良好人居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边角地变身小公园
“以前这片空地又脏又乱,不像现在这么热闹,孩子可以玩,大人可以散步。”家住津中里8号楼的刘桂华说,小花园建成后,她每天早晚饭后都会在这里慢跑20圈。
津中里小区是个老旧小区,为全面提升小区的景观空间,和平区城管委听取了小区居民的需求意见,对小区内两处场地进行了重点打造,并补栽了地被及花灌木。“在小区入口旁的场地布置了廊架,安装了健身器材,作为小区的健身空间;以前又脏又乱的带状场地,根据形状设计为慢跑道,并在中间设置了‘和平夜话’亭,满足居民社交需求。同时,还设置了儿童活动区。”和平区城管委园林科科长黎强介绍,重新规划后的两片空地,从运动、社交、精神以及家庭四个层面全方位地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需求。
刘桂华一边慢跑,一边高兴地说:“地上铺设了塑胶跑道,跑够20圈后,我就去健身设施那里活动,出出汗,全身感觉暖起来,舒舒服服一整天。”前方不远处,是小区的健身空间,漫步机、扭腰器、腰背按摩器等健身器材应有尽有。
长条形、三角形、半圆形……如今,我市越来越多的形状各异的边角地、闲置地被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口袋公园”。据了解,2021年,我市建设提升社区公园、“口袋公园”16个,实施绿化面积约22万平方米。作为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这些见“缝”插绿的袖珍公园,不仅拓展了城市生态空间,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建设时避免大拆大建,而是按照地块本身的形状、特点顺势而为。”市城管委园林建设处处长曹勇说,尽力把这些边边角角充分运用起来,最大限度满足居民需求,是建设“口袋公园”的一条重要原则。
多功能公园成民意汇集地
迎着朝阳健身跑步,和着音乐翩翩起舞,坐成一圈唠唠家常……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中,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变成了集休闲、游憩、娱乐、社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第三活动空间,市民不仅可以“开窗见绿”“出门健身”,也有了相互交流的社交空间。
在东丽区华新街天欣花园社区公园,智能健身驿站格外引人注目。这个一年前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从早到晚,欢声笑语不断。“这都是智能化健身设备,立柱的显示屏上显示卡路里的消耗量和运动次数,手机扫码还能查看运动排名。”居民王志康兴奋地说,“这真是方便,下楼以后就能在院子里头做些运动,已经连续打卡两个月了。”“离家近、能健身、能聊天,很方便。园内还有‘议事厅’,更是社情民意的汇集地。”一旁的李大爷称,不出小区健身、学习两不误。
李大爷所说的“议事厅”,就是智能健身驿站对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这是李大爷每天必到之地。“和几个老朋友在这里聊聊天、下下棋,时不时地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活动,感觉自己融入了这座城市,像回到了老家,心里也没有了孤独感。”一年前,李大爷从山东过来帮忙带孩子,人生地不熟的他,每天都想着回老家,自从社区公园建成后,他在这里结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笑称“乐不思鲁”了。
“我们从研究选址到审批,从建设到安装体育器材和休闲座椅,花了半年时间。”天欣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师亚荣说,特别是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社区经常会在这里开展“邻里汇”志愿服务日、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对居委会工作有什么建议,治理小区‘顽疾’有什么好办法,听了中央会议有什么心得,居民们在这里都讨论得热火朝天。”
“大升级”提升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