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北京时间1月5日17时14分将迎来……

“小寒时处二三九,

天寒地冻冷到抖。”

就在明天,

北京时间1月5日17时14分,

将迎来“小寒”节气。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第五个节气,也是进入新一年的第一个节气。

从字面上看,“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即“大寒”比“小寒”要冷;若从气象记录观察,“小寒”往往是全年最冷的时节。

今年“小寒”正值“二九”第七天。1月8日进入“三九”,1月10日迎来“腊八”,都在“小寒”节气内。“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九腊十,冻死小鱼”。此时节,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明显,北方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南方霜雪交加,冷透肌骨。

在新的一年里,“小寒”时节虽然最冷,但人们同时也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

“小寒”的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意思是说因感知到天地间的阳气回升,大雁开始北迁,喜鹊开始筑巢,雉鸡开始鸣叫;“小寒”的“花信”三候是:“一候梅花,二候山茶花,三候水仙花。”尤其是梅花,在腊月迎寒怒放,代表着大自然在寒冬中积蓄力量,走向未来的悦动。

“小寒”时节,公众该如何养生?

头宜暖,胸背足忌寒凉

天气寒冷使人体气血流行不畅,容易引发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痛、感冒,保暖则是安稳过冬的首要大事。下列4个部位最容易受寒气侵袭,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1.头部

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

此外,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气血不衰。

2.双脚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建议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

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左右最佳,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鞋袜最好保暖透气、吸湿性好。

3.腰部

平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4背部

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给后背晒个“日光浴”,热流会让全身舒服。

食宜温,养肾为主

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非常适合冬季食用。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药羊肉汤、羊肉羹、当归山鸡汤等,都是此时温补的佳品。

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但补的同时别忘了,中医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萝卜性凉,有生津化痰、消食和胃之效,炖肉时不妨加几块萝卜,或搭配素炒萝卜丝、蒸萝卜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进补太过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从五行与五脏、季节的对应关系来说,肾应冬,属水,主藏,所以“冬季养肾”是养生的基本认识,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大多能入肾脏,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

此外,核桃、桂圆、栗子等坚果类食品也是冬季益肾佳品。

动宜慢,微汗即可

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做事“慢半拍”,以免扰动阳气。

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

来源:燕赵都市报、新华视点、人民日报、生命时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