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久远的历史,通常依靠文献、文物等材料。到了晚清,又多了一个层面——老照片,从而让历史更加立体。小编为大家奉上一组晚清老照片,感受彼时的人物及其所处的社会形态。
这位妇女头戴大拉翅,穿坎肩和氅衣,一副典型的晚清旗装风格。她手上戴着护指,特别讲究指甲的保养,说明她来自富贵之家,自己不用干家务活。
这两位女子梳着“满天星”发型,衣着光鲜,装扮时尚。袄裤也不是以往的宽袍大袖,而是变得紧身,能凸显出女性的身材特征。
邯郸站建于1903年4月,于1904年投入运营,是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上的几个主要大站之一。我们从画面中看到,车站秩序不佳,很多商贩跳下站台,向车内乘客兜售商品。
照片中七名男子神情自若,抽烟(有两人抽鸦片)、喝茶、聊天。室内家具摆设极为考究,就算是摆拍,也花了不少心思去装饰。墙上悬挂着郑板桥的名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这种简陋的织布机是农业社会家庭手工业常用的设备,有着悠久的历史。晚清时期在大机器生产的冲击下,其日益显示出低效的一面。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对八国联军宣战后,直隶候补道谭文焕与义和团联络,参与攻打天津租界和守卫海光寺的战斗,后来兵败逃至北京。8月21日,被八国联军逮捕,经过短暂审讯后被判处死刑。随后,他被押赴天津交给都统衙门(八国联军在天津成立的殖民机构),于10月16日在天津北门被斩首。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9年,人物胸前写着“灌县正堂缉勇”几个字,标注了他们的身份。缉勇即捕快,负责侦破案件、缉拿案犯。他们每年的“工食银”不过十两白银左右,很难养家糊口,于是敲诈勒索便成为一种风气,他们时常设置种种名目收取好处费。
1896年,李鸿章奉慈禧太后之命出访欧美各国,历时190天,目的是“联络西洋,牵制东洋”。当年李鸿章已经73岁高龄,因为漂洋过海、舟车劳顿,到德国时身体疲惫不堪,坐着轮椅参观了克虏伯工厂。
这张照片记录的场景让人感到很意外,拔牙是对卫生条件要求非常高的技术活,大夫怎么在这么简陋、粗放的环境下就干了?工具放在地上,没有消毒措施,真是让患者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另外,患者如何忍受拔牙的疼痛呢?
晚清留下影像的剃头匠很多,他在这张照片中虽是主角,但他身后的“安民告示”更值得关注。两份告示张贴于1900年11月,当时八国联军分区占领了北京城,拍摄照片的地点位于英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