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易,由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告诫家人虽身处富贵但应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只是世间富贵人家并没全都听从告诫,大名鼎鼎的北洋军阀袁世凯生前妻妾成群,子女众多,享受荣华富贵。可袁世凯却一心想要复辟,最终落得凄惨收场。面对大起大落的生活状态,他的子女大多好逸恶劳,挥霍度日。
他的第四子袁克瑞深受父亲影响,幻想未来继承父亲的皇位,结果皇帝梦破灭,袁克瑞承受不住打击,最终精神失常。一生毫无作为的袁克瑞有一位饱受争议的父亲,还有一位实业起家的女儿袁家倜,年逾八旬还在开西餐厅。
从小离家,长大归家
袁家倜的父亲袁克瑞是袁世凯四姨太吴氏的儿子。吴氏曾是袁世凯一妾室金氏的陪嫁丫鬟。金氏是朝鲜王妃的妹妹,结果金氏和吴氏以及另一个陪嫁丫鬟被袁世凯一起收为偏房。在袁家这个豪门大族,因语言不通,三人连同她们的子女屡屡受欺。
袁世凯逝世后,家财被众妻妾和子女瓜分,作为袁世凯儿子的袁克瑞自然分得12万银元的巨额财产。
拥有房产和一大笔遗产的袁克瑞原本下半辈子不用工作就足够衣食无忧。可袁克瑞和妻子一同染上烟瘾,夫妻两人游手好闲已成习惯很快坐吃山空。挥霍完遗产的袁克瑞将家中物品拿去典当度日,晚年生活贫困潦倒,在1951年凄凉离世。
袁家倜四岁时离开父母,被送到在江西无锡的二姑家寄养。这时二姑父留洋归来创办丝绸厂,成为一名家财万贯的实业家。在二姑夫妇俩耳濡目染下,袁家倜很小就接受西式教育,并很早就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以及知晓商业知识。
袁家倜在袁家时的生活非常奢侈,虽只有她和二姑夫妇总共三人,却有成群的佣人负责他们的生活起居,还有多名保镖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他们居住的房子是一座3层豪华大别墅,袁家倜上学有保镖寸步不离跟随,有专门的司机接送袁家倜上放学,买东西不用带钱,看中什么自有人付钱。
从小她对这种前呼后拥的生活感到窒息。作为袁世凯孙女的袁家倜时常被同学们鄙薄,大家当面对她言语攻击,让她稚嫩的心灵深受打击。
转眼,17岁的袁家倜出落成一位大姑娘,这时二姑一家打算去国外生活,依依不舍告别二姑一家的袁家倜重新又回到袁克瑞的身边,家中已败落。
父母整日躺在塌上抽大烟,精神恍惚的父亲时常逼迫受过西洋教育的袁家倜在家严格遵守封建礼法,袁家倜无时无刻都想逃出这个封建旧式家庭。直到她嫁给一位天津的商贾丁老板才结束这种似牢笼般的生活。
当时政局动荡不安,从小过惯奢靡生活的袁家倜沦落成一名普通小市民,她竭力适应出门乘坐公共汽车的平民生活。一落千丈的生活状态她坦然接受。
下放农村,开始创业
接踵而至的特殊时期,袁家倜仿佛跌入谷底。一家老小全被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袁家倜和丈夫面对满目苍痍的荒漠,内心五味杂陈。他们一家告别居住几十年的小洋楼住到甘肃祁连山的一座破旧的小土屋里。
白天他们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晚上在四处透风的房子里时常冻得瑟瑟发抖。吃不饱穿不暖的她没被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给打败,她积极参加劳动,将原本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自己锻炼成能抬能扛的劳动妇女。
她在贫穷落后的农村瞅准机会,幼时得益于二姑夫妻两人的言传身教,袁家倜萌生出在乡下开五金厂的念头,和曾担任天津市工商五金工会主委的丈夫商议,向村领导提交申请。
很快申请被批准,村干部和群众都表示大力支持,袁家倜在农村创办第一个镀锌厂,她管理财务,丈夫执掌工厂。开厂第一年,村民收入翻了十番。袁家倜利用自己的智慧改变现状,从风吹日晒的体力劳动转为轻松的脑力劳动。
8年下放生活总算过去,1973年,总理盛情邀请袁家倜的堂哥袁家骝回国,已是物理学家的袁家骝荣归故里,对袁家人格外思念。在总理的特许下,袁家人才陆续脱离苦海。
1978年袁家倜一家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居,面对昔日的家袁家倜感慨万分,意识到这8年的改造让她获得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那就是不论任何状态都能生存下去。
袁家三代人中袁家骝获得全美“华人协会杰出成就奖”,让整个家族扬眉吐气。此时已54岁的袁家倜决心自己干出一番大事来。
开西餐厅,支持公益
1987年,袁家倜充满期待地踏上深圳这片热土,参加国内最大度假村建设,投资股票赚回70多万元。
6年后,袁家倜怀揣所赚全部身家回到天津,在丈夫和堂哥的提议下,她的一家名叫苏意士的西餐厅在天津开张。后来生意红火开下多家分店,袁家倜一边打理餐厅生意一边投身公益事业。
在开西餐厅15年的时间里,她相继资助过50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每个孩子每年5000元的补助。另外,袁家倜照顾晚年的堂哥袁家骝整整七年,堂哥临终前,袁家倜分文未要堂哥的财产,还极力支持堂哥将所有家产捐献给祖国。
2010年,已86岁的袁家倜从未想过悠闲度过晚年还在为事业忙碌不停,仍不遗余力为国效力。2013年9月,已90岁高龄的袁家倜心满意足地与世长辞。生前她再三叮嘱后代要自力更生,以为国奉献为目标努力奋斗。
袁家倜是袁世凯的孙女,却没和父辈一样浑噩度日,而是依靠双手创造财富。她享受过富贵,也经历过贫困。在艰难中她逆流而上,凭借智慧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