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庆林
天津市津南区、灵台食用菌产业联动项目位于津南区小站镇大站村和甘肃省灵台县中台镇坷台村,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产业互补、技术互学、共同发展的新要求,结合灵台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需要和津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划,在津南区、灵台县大力推动下,从津南区引进的一家生态农业科技发展企业,从事食用菌原料工厂化生产,带动农户种植、加工和销售,为推进灵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保证。
产业合作,投资西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产业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根本之策,灵台县利用现有金沃森双孢菇种植基地和生态发酵技术,依托县内丰富的劳动力及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资源,积极与津南区衔接,顺利引进天津中农瑞恩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成灵台津瑞菌业有限公司8万吨/年蘑菇堆肥厂建设及秸秆循环利用项目,企业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荷兰生产工艺技术及智能化生物发酵控制装备,建设约15000平方米的秸秆生物发酵隧道,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年可消化秸秆及各类养殖业废弃物约60万吨,直接产值过亿元,利税达700多万元,此项目能满足甘肃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6间现代标准化、立体式菇房种植,解决金沃森基料短缺问题,有效盘活金沃森公司,并向周边1000座温室大棚和农户提供约5万吨培养料,生产食用菌13000吨左右,增加收入7000万元以上。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残疾人)”模式,吸收带动中台镇4个村,贫困户529户,贫困人口1941人(残疾人200人)稳定脱贫增收,间接带动3000户从事食用菌的种植、销售、加工,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产业链带动效益明显。
技术互学,反哺东部改善生态
津瑞菌业8万吨/年蘑菇堆肥厂建设及秸秆循环利用项目建设主要通过食用菌这一纽带和产业技术创新,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把栽培菌料生产、食用菌栽培、有机肥、高端保健品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综合化生产,拓展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大健康新兴产业。灵台县双孢菇种植和生态发酵技术属于国际先进水平,对植物垃圾处理,改善生态环境,农业废物转化等方面技术优势突出。津南绿化资源丰富,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将灵台县的技术引入到津南区,为津南区解决树木剪枝稻草秸杆、河道淤泥、芦苇杂草等生态垃圾的回收、转化、利用问题。目前,已在津南区绿航农业园、小站镇大站村实现有机果蔬种植和食用菌栽培等。津灵两地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助推东西部产业同步转过亿元,利税达700多万元,此项目能满足甘肃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6间现代标准化、立体式菇房种植,解决金沃森基料短缺问题,有效盘活金沃森公司,并向周边1000座温室大棚和农户提供约5万吨培养料,生产食用菌13000吨左右,增加收入7000万元以上。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残疾人)”模式,吸收带动中台镇4个村,贫困户529户,贫困人口1941人(残疾人200人)稳定脱贫增收,间接带动3000户从事食用菌的种植、销售、加工,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产业链带动效益明显。
技术互学,反哺东部改善生态
津瑞菌业8万吨/年蘑菇堆肥厂建设及秸秆循环利用项目建设主要通过食用菌这一纽带和产业技术创新,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把栽培菌料生产、食用菌栽培、有机肥、高端保健品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综合化生产,拓展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大健康新兴产业。灵台县双孢菇种植和生态发酵技术属于国际先进水平,对植物垃圾处理,改善生态环境,农业废物转化等方面技术优势突出。津南绿化资源丰富,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将灵台县的技术引入到津南区,为津南区解决树木剪枝稻草秸杆、河道淤泥、芦苇杂草等生态垃圾的回收、转化、利用问题。目前,已在津南区绿航农业园、小站镇大站村实现有机果蔬种植和食用菌栽培等。津灵两地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助推东西部产业同步转型升级,实现两地双赢、共同发展。
共同发展,携手同步实现小康
津瑞菌业项目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新要求的集中体现,是高质量推进津南与甘肃灵台两地协作的先行典范。津灵两地坚持当前和长远有机结合,将成功的扶贫协作模式进一步固化,并向深度广度推进,做到全领域、全覆盖、全合作,持续推动两地产业进一步延展;坚持将筹建“灵台县东西部扶贫协作食用菌全产业链产业园”,作为助力灵台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唱好对口帮扶的大戏,传承两地水乳交融的情谊,共同打造东西部交流合作、携手共赢的协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