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俗语: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狗腿子,啥意思?很多人答错了

所谓“俗语”,指的是劳动人民所创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并广泛流传开来的语言单位,像俚语、谚语等都属于“俗语”。今儿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北京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乍一眼看去,好似在说北京、天津、保定3地人的不同性格,所谓“京油子”,恐怕在说北京人油嘴滑舌;而“卫嘴子”,则是在说天津人嘴皮子特厉害;至于“保定府的狗腿子”,明显就是在骂人!相信这三地的人听到这话,定然心里不爽。

然而经过笔者查阅资料却发现,这句话根本就不是这样理解的,不信您接着看。

故事还得从一个叫鳌拜的人身上说起。鳌拜,出生于公元1610年,乃清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八门提督卫奇的三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注定鳌拜会拥有不平凡的一生。

果然,鳌拜自青年时代起,便效力军中,凭借着过人的胆识,鳌拜屡立大功,连连高升,获得了皇太极的赞赏,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并赐“满洲第一勇士”之称,后来皇太极去世,顺治帝上位,鳌拜直接成为议政大臣,顺治帝去世后,鳌拜更是成了顾命辅政大臣,手握重权。

对于年幼的康熙来说,鳌拜是他未来最大的阻碍,而鳌拜也根本没把这个年仅8岁的皇帝放在眼里,但事实证明,鳌拜轻敌了。

当年康熙不动声色地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贵族子弟,天天和他们一起练习布库(即摔跤),并成立了“善扑营”。鳌拜一看,心里窃喜,这小皇帝竟是如此贪图玩乐,不思进取,于是渐渐放下戒心,此时的鳌拜哪里知道,正是这群被他瞧不起的小孩,会在不久的将来送他“上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康熙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宣鳌拜进殿,等到鳌拜一进来,早就等候多时的善扑营成员们一拥而上,迅速扑倒鳌拜,鳌拜虽拼命反抗,奈何寡不敌众,最终还是束手就擒。康熙立刻宣布鳌拜30大罪状,不久之后,鳌拜便死于禁所。

毫无疑问,康熙能成功,离不开善扑营的帮助,于是在此后的日子里,康熙大力提拔善扑营中人,其中不少成了康熙的心腹、贴身侍卫,直到清朝灭亡,善扑营才正式解散。

当年善扑营解散后,300多名摔跤高手陆陆续续回到老家,其中大部分在北京、天津和保定3地,他们不想让自己的技艺失传,便在本地招收弟子,传授摔跤技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先说留在北京的摔跤手们,他们的能力,堪称善扑营中佼佼者,不但身体素质了得,并且善用技巧,异常灵活,很多人在和他们交手时,根本来不及反应,上一秒才碰到他们的身体,下一秒他们就已经蹿到你的身后,送你出局。久而久之,北京的摔跤手们被送上了“京油子”的称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后是天津的摔跤手们,兴许是天津的天气太干燥,这里的摔跤手们比赛之前,都会用嘴舔舔指甲,防止在摔跤时将指甲给劈了。同理,拳击运动员会戴护齿、橄榄球手会戴护唇。可围观群众并不知道这层意思,便给他们取了“卫嘴子”这个称号。

最后是保定摔跤手们,来到保定的善扑营成员不算多,但由于保定原本就有不少摔跤高手,所以此地摔跤风气浓厚,要想在这里站住脚,绝对要有硬功夫。而善扑营的成员们,恰好有一绝招——“勾腿”,此招能迅速将对手放倒,获得胜利,于是“保定府的勾腿子”就这样流传开来,但不知道是谁把“勾腿子”听成了“狗腿子”,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再解释也来不及了,于是便成了“保定府的狗腿子”,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认为,“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和摔跤无关,就是在说这3个地方的人说话、为人处事都特厉害,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哪种说法更靠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讨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