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不知道的是,“睚眦必报”才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从小到大都接受着这样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不断教导我们无论在面对任何人或是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应该要宽容。

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成为了每个人在生活当中所遵循的原则。但是在生活当中,成为一个完全不计较得失的人,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伤害的人,正是他们才能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是中国式教育当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或许会觉得十分有道理。

但是请你仔细想一想,如果你长期生活在一种很压抑很恶劣的环境下,对于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还要闭口不言,甚至还要帮助别人将伤害升华,这对于自己而已是不是非常残忍?

并且,与肉体上的伤害相比,这种存在于精神世界当中的压抑通常更具杀伤力。所以在生活当中保持“睚眦必报”未尝不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我们这里所说“睚眦必报”实际上指的是各方面的回应性行为。

报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精准的回应行为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一部分报复行为实际上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报复行为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精准的回应行为,回应一切发生在生活当中的问题,这有助于个体的内心逐渐坚强,并且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在童年时期,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准确的回应能力,因此人们在小的时候,经常会接受大人的批评,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及老师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个体的内心承受能力极差,并且,被长期压抑的报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个体的恨意旁引,从而不仅伤害了自己还会伤害身边的人。

例如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在与父母发生矛盾之后,很有可能会将自己关在卧室当中,并且与父母持续冷战,并且将自己的情绪传递到生活当中的每个方面,但是这样的做法却并不能够对于父母的言论作出精准地回应。

而在生活当中,如果一个人被他人以言语伤害,那么他或许不会立刻发作,但是这件事情却会永远的保留在他的心里。尤其是校园霸凌现象,用以德报怨的方式对待霸凌者,总是会显得万分无力。

在生活当中,不断地原谅他人的过错,只会给自己招来更大的恶果。在各种校园霸凌事件发生的背后,那些受害者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受到巨大的创伤.

而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当中,还会导致受害者产生抑郁心理,严重者甚至会选择自杀,留给亲人无尽的痛苦和遗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负面情绪的释放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以“睚眦必报”的方式生活,能够有效地缓解个体心目当中的负面情绪,并且可以避免个体胡思乱想。

受到伤害之后还要原谅加害者,对他们表现出宽容的态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如果在被伤害之后还要强行忍让,那么,患上心理疾病的几率也会增长,甚至产生自我否定的态度。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后发现,长期生活在自我否定之下的人,通常会做事拖沓,并且容易感到疲惫,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只能自暴自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心理学家认为,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报复行为,是对生活当中一切烦恼最好的回应,并且能够帮助个体释放内心巨大的压力,避免形成性格缺陷。

报复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威慑性的自我保护机制

通常情况之下报复都能够给个体带来一种强烈的愉悦感,因此,报复既是一种威慑性的自我保护机制,又是一种来源于人类自身的想法。

只不过由于法律法规以及道德准则的限制,大多数人的报复内心都被隐藏了起来。

除此之外,人们并不需要担心自己的报复行为会给社会或是人际关系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类是十分复杂的存在,既是群居性动物,更是利益性动物,在彼此双方存在共同利益的情况之下,大部分人都不会采取报复行为。

著名心理学家艾克罗斯德指出:“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人们会选择原谅背叛过自己的人。”毕竟人类的本性当中就包含着趋利避害,人们更喜欢能够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无论与自己合作的人是否曾经对不起自己。

标签: 心理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