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躺平和日本正在发生的低欲望社会是有些接近的。
低欲望最早出现在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里,说的正是日本的新世代,丧失了物欲、成功欲、生子欲、甚至是性欲。
为什么日本的年轻人会陷入低欲望呢?
我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有欲望却又得不到满足。
这一点,日本社会和我们极其相似。
前阵子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调研,大概说的是6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十年内能够达到年薪百万。
其实这种心态,和我们读书的时候是一样的。
上学的时候觉得马云比尔盖茨也不过如此,工作越久,头就埋得越低,你会发现那些在韩剧里或者新闻里不入流的CEO、小总监是你平时都不一定说得上话的人。
有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另一层含义,其实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这也构成了躺平的两个基本面。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踏入职场或社会后,你会发现那些你曾经看不起的公司小领导、小经理,你甚至就连巴结都不一定巴结的上。
当然了,这种情况虽然每个国家都会有,但为什么日本的年轻人好像又特别丧呢?
日本虽然号称自己是西方国家,但实际上阶层固化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好的资源几乎都被豪门世家给垄断了。
日本有一个雇佣终身制,员工只要进了你的公司,基本上就要在这干一辈子,这看起来似乎很好,一辈子都不会失业。
但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长期奴役”。
上世纪中后期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甚至有一度超越美国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过快的经济增长其实很好地掩盖了日本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一点其实和我们非常类似。
在那个时候,由于日本每年的经济增速很高,日本年轻人拼一点苦一点还是可以的,能够换来与之相等的回报,后来美日也搞了一场“贸易战”,加之日本老龄化问题不断凸显,这让日本的各种内部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由此,日本开启了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
回顾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机会的减少让普通年轻人几乎彻底失去了上升的通道,“努力”成为了去大公司加班加点的象征,“不努力”的话在家多睡会也饿不死,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之下,日本年轻人彻底开始迈入低欲望生活。
这样看日本你会发现,日本和我们其实很像很像,躺平对应的是低欲望;日本高速增长的经济也的确掩盖了分配的问题,这一点和我们也非常相似。
同样的,我们此刻也面临着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也要躺日本的老路呢?
以日本的历史经验来看我们,我认为我们的“躺平”和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点不同在于,很多人并没有这个实力“完全”躺平,或者说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去躺平。
换句话说,你该找工作还是得找工作,该上班还是得上班,只是你不再需要去讨好领导,不需要去费劲想着升职加薪。
日本的阶级虽然固化,但是日本的基尼系数是比较小的,贫富差距甚至能够跟北欧的一些国家媲美,是理想中的橄榄型社会。
日本的行业薪酬差距其实并不大,对一个刚毕业的日本大学生来说,不管是选择做白领、蓝领、公务员还是种地,起薪都是差不多的。
其次,日本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行全民已保的国家,还有其他非常不错的福利制度,其中最厉害的是低保户福利,一个月大概可以发8000人民币,8000人民币什么概念?很多人拼死拼活一个月都拿不到这个数。
因此,很多人认为是日本社会的固化导致了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但在我看来,高福利也间接让日本年轻人选择了“低欲望”。
虽然现在网络上很流行躺平这个词汇,但无论如何,你基本上也“躺”不出8000一个月。
这是我们躺平和日本低欲望根本不同的第一点。
在一个个人温饱都有待解决的公共语境中,躺平需要底气吗?在我看来绝对是需要的,至少需要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换言之,我们还没条件躺。
第二点不同在于,我认为日本的发展几乎已经到了瓶颈,但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这几年大家都在说内卷,但内卷归内卷,只要你足够卷,你的上升通道甚至是可以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的。
制造业和互联网在这几年虽然已经被说烂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既有坚定发展制造业和互联网的决心,也有依托于制造业和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成熟的市场。
当制造业和互联网在整体上升的时候,哪怕你的表现只是平均水平,你的上升速度和上司空间也一定大于其他已经饱和了的行业。
既然我们没有条件躺,那我们只有主动卷。
躺平本身,其实也可以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来解释。
假设一个公司就两个员工,那无非就是几个可能,要么两个都奋斗,要么一个奋斗一个躺平,要么两个一起躺平,理论上来说一起躺平是利益最大化的,两个人都躺平,老板在无可奈何的情况只能给一样的钱,发一样的工资。
但是在实际的职场中,两个人员工都躺平这是不可能的。对于老板来说,一旦发现有员工躺平,那么按照市场下的雇佣机制,老板是可以选择开除、降薪甚至是边缘化你的。
基于此,在不具备躺平的底气时强行躺平会是什么后果?
就是放弃生活工作的更多可能,并为他人创造更大的利益。
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躺平不能躺,那可以卷吗?
过去马云说996是福报,马云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虽然你996了,但公司给了你相对应的薪资和福利待遇,这是值得了,在年轻的时候赚更多的钱。
而现在的问题是,随着内卷的竞争成本越来越高,996还是那个996,但拿到的钱可能就不是那个钱,也许会少一些,甚至根本就没有,无偿加班。
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说到底,内卷还是一个可能性的问题,你有可能获得回报更高的薪酬,也有可能卷了之后白卷。
但躺平呢?躺平其实是一个确定的东西。
首先,我们之所以不能躺平是因为没钱,其次目前的一些行业依然还有发展的潜力,内卷带来的收获依然不错,最后一点则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不卷,有的是人卷。
虽然躺平本身没有价值,也没有什么意义,但躺平概念爆火背后的东西却值得我们忧虑深思。
去年放开的三胎,说明了我们目前的生育率很低,在我看来,生育率低这件事其实和躺平背后的逻辑都是差不多的。
为什么年轻人生育率低?为什么有的年轻人叫着要躺平?
答案其实只有一个,因为他们很累。
现在有些年轻人一个都不想生,甚至还想着躺平,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生孩子、奋斗的欲望,而是他们生孩子和奋斗的欲望实现起来太渺小了,而要达成这一切的条件太高昂了。
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的。
收入不均是一个问题,房子也同样是一个问题,但这些问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微观的问题。
更宏观的问题在于,当我们的人均GDP到达一万美元的时候,我们即将面对的就是经济学中赫赫有名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
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业转移,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农村和城市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才结束,结束的这个点就是“刘易斯拐点”。
当劳动力开始紧缺的时候,劳动力的工资就会开始不断上涨,当工资开始上涨存款越来越多的时候,相应的服务业就会被催生出来,在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过程中,上涨的工资会使得中低端制造业开始撤离,迁往劳动力更低的国家地区去。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法完成产业升级转型的话,那么我们就会陷入一个不上不下甚至还有可能倒退的尴尬境地,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纵观世界经济史,到目前为止,除了靠战争和工业革命发家的发达国家,能够度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新兴国家无一例外都是中小型国家。
基于此,前路漫漫。
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势必会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这种差异还不那么明显,但是当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开始不断发展的时候,这种落差就会越来越大。
由此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几年资本会成为一个贬义词?我想至少有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贫富分化所带来的问题,常常会遮蔽人的双眼,躺平也好内卷也罢,本质上都是个体对当下社会环境所做出的主观能动性,所做出的调整。
但卷至少还有希望,躺平则是毫无任何希望。
基于此,躺平可以喊一喊,让大家重视躺平背后的问题,但千万不要自己喊着喊着当了真。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