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到一件头疼事,我家爷爷奶奶迷上了看电视剧,导致优米没事就跟着看。优米眼睛本就不太好,之前医生提醒:这孩子属于容易近视型,一定要控制电子屏幕的使用,尤其手机尽量别看。但很显然,要在爷爷奶奶这破功。
无意中和同事说起看电视这事,发现大家都很有共同语言。社会电子化程度逐步加强,无处不在的电子屏早都把孩子包围了,手机、pad、电脑、学习机、电视等等,每一个都对孩子散发着浓浓地诱惑。父母每天都要和这些电子设备抢夺孩子的注意力,真的太难了!
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根本不可能禁止孩子看手机,不如顺其自然。但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孩子在成年前,大脑控制意志的部分尚未发育完全,不如成年人那么完善,顺其自然的结果大多都是放任自流。家长一定要主动控制孩子手机、电视的使用量。
学龄前,每天看屏幕超过1小时,大脑过半功能受损
你知道吗?已有研究证明:幼儿每天对着屏幕1小时,大脑中过半的功能会受到损伤,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
脑科学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行动、思考等行为依赖于大脑高级的感觉网,其主要决定作用的是大脑白质脊髓。专业人员通过MRI的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可以探究脑内白质的完整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人员对4500名儿童进行的核磁共振脑部成像扫描,根据他们使用屏幕长短,对孩子们做了3个方面的标准化测试:表现性词汇测试(EVT-2)、语音处理综合测试(CTOPP-2)和阅读准备评分(GRTR)。
结果发现:学龄前的孩子,使用带有屏幕的电子设备,比如:电脑、手机、pad等,时间越长,孩子们的大脑语言和识字能力发育就越差。过度看电子屏幕,还会让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不清,还可能增加饮食不良、行为粗暴等问题行为。
也就是说: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与言语延迟、睡眠不足、执行功能受损以及亲子互动减少之间密切相关。
长时间看屏幕,到底对孩子带来什么伤害?
先来看一张图:
图片中的颜色差异,表示了9~10岁孩子的大脑区别,红色部分代表大脑皮质过早变薄。而大脑皮层是人类用来处理各类信息的重要中枢,五官感受器都在这个区域。大脑皮层变薄,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注意力。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看电脑屏幕会导致大脑皮层变薄。但研究人员跟踪发现,那些玩手机超长时间的孩子,大脑皮层比普通孩子要薄。
他们发现,手机对儿童的睡眠有着直接的影响。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让大脑处于一种被动兴奋的状态,这种状态会抢夺孩子的主动兴奋资源,让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在真正需要注意力的事情上。最关键的是,这种状态即使放下手机也很难消散。这也就是为什么晚上睡前玩手机后,哪怕关机也无法立即入睡的原因。
除此以外,屏幕蓝光对孩子的视网膜有极大的破坏。在我们眼睛的视网膜中间有一块非常脆弱而又敏感的地方,叫做黄斑区。这个区域主管着人类的色觉和视觉,一旦这个地方发生病变,就会直接影响人的视力。轻者视力下降,重者看东西模糊甚至变形。
医学上已经验证,长时间的蓝光照射会提高黄斑区病变的风险。现在青少年近视的概率大幅度提升,和无处不在的屏幕蓝光有着必然关联。
就连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被问到:您的三个孩子应该很爱玩iPad吧?他也是很傲娇地回答:他们没用iPad,我们限制孩子在家使用电子产品。
作为研发者,他更清楚“超时”使用屏幕对孩子带来的隐性伤害。
如何安排儿童使用屏幕时间?
种种研究表明,过多的电子屏幕使用,可能会让孩子的大脑没有时间休息和恢复。蓝光更是对孩子的大脑产生影响,而且网络活动本身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一定要控制孩子在电子屏幕上的使用时间。
相比十几岁的孩子,婴幼儿更容易受到手机的伤害。应用程序更容易让婴幼儿得到满足、爱不释手。所以我们建议:
2岁前的孩子,除了视频聊天,不要使用电子屏幕。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会将手机、电视里学到的东西迁移到生活中。就以玩积木为例,他们虽然可以在APP上搭积木,但是真正的积木摆在他们面前时,孩子们还是必须从头开始。这不是一种可转移的技能,他们不会把知识从二维转移到三维。
3~6岁的孩子,全天使用屏幕时间不应该超过1小时,最好保持在30分钟以内。在我国,这个阶段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照顾,因此孩子们沉迷电子屏幕的情况尤为严重。而这个阶段的孩子眼部各项机能都还在发育,就很容易造成近视,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并减少持续久坐行为。上学后,孩子们每天静坐时间约6到8个小时,尤其近几年网课的盛行,导致孩子们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看屏幕上,我国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更是逐年下降。所以,强烈建议这个年龄阶段的家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转移一下注意力,尽量做到劳逸结合。
虽然很难彻底把电子屏幕从孩子的生活中移除,但科学使用会大大降低屏幕带来的风险,希望这篇文章对屏幕前的各位爸妈能有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