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老以后,存钱养老和存钱养儿,区别很大

01

曾经以为,视金钱为粪土;后来发现,没钱的生活,粪土不如。

曾经以为,谈钱会伤感情;后来发现,不谈钱,感情都没有。

曾经以为,没有钱,就去赚;后来发现,人老了,没钱就是没钱......

随着年龄的改变,一个人对金钱的认知,会越来越现实。那些高大上的理论,说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和生活不是一回事。

走在变老的路上,我们会想尽办法赚钱、存钱,但是存钱的目标不同,结局不同。

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到底是养儿靠谱,还是积谷靠谱?遇到有孝心的儿女,两者都一样;遇到没有孝心的儿女,唯有积谷。

令人惋惜的是,很多老人,在把一生的积蓄都给了儿女之后,才发现儿女靠不住。

在清代小说《无声戏》第十一回里,写了两个养儿防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变老以后,存钱和不存钱的人生,区别很大。

02

存钱给儿女和存钱给自己,是有区别的。

两个老人,从小就是结拜兄弟,都很节俭。

甲老人有两个儿子,乙老人没有儿女。

甲老人想,早一点把钱财给儿女,让他们创业致富,家庭兴旺了,日子就好过了。于是,他毫不犹豫把银子分成两份,两个儿子,各拿一份。

按照规矩,甲老人在大儿子家住几个月,然后去小儿子家住几个月,轮流吃饭。外表看来很客气,但是老人去任何一个儿子家,都是吃青菜萝卜。谁家都不愿意因为赡养老人,多一些开销。

不赡养老人的时候,儿子们大鱼大肉,好不逍遥。

甲老人吃不好,睡不好,很难受,就去找乙老人诉苦。

乙老人说:“我找了两个继子,他们对我很好。你和我吃两顿饭就明白了。”

中午,大继子管饭,一碗鱼汤;傍晚,小继子管饭,一碗红烧肉。奇怪的是,只见饭菜,不见继子。甲老人不知何故。

乙老人拿出两包银子,说:“左边是大继子,右边是小继子。”

很明显,老人有了存款之后,早早把存款给了儿女,接下来的生活,就难以为继了。处处都要受到儿女的制约,看儿媳和女婿的脸色,也是在所难免的。

不要固执地认为,自己手里的钱财,迟早都是留给儿女,还不如早一点分配,还少了保管的责任。如果儿女有办法,拿到钱财,还能做一番大事。

想法很好,但是儿女不一定会领情。想一想,要是儿女拿着老人给的钱,创业失败了,或者去赌钱,几天就败光了,接下来应该怎么过日子呢?

辛辛苦苦一辈子,只要钱脱手了,就等于底气弄丢了。

聪明的老人,为自己存钱,不会因为心疼儿女,而放下存款。毕竟,人心隔肚皮,父母对儿女是无私的,儿女反哺父母,就不一定是无私的。

03

有存款之后,再指望儿女养老,是有附加条件的。

明朝万历年间,泉州一个生意人单龙溪,靠贩卖货物,赚了不少钱。

单龙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早亡,留下一个孙子单遗生;小儿子单玉,和孙子年纪差不多。

经过多年打拼,单龙溪变得富有了,开始考虑养老和儿孙的未来。他把三分之二的银子藏在地窖里,留给儿孙,另外三分之一的银子,用作生意的资本。

为了让家庭更加兴旺,单龙溪带着奴仆百顺去做生意,把孙子和小儿子送到学堂读书。希望在功名和财富上,取得双赢。

事与愿违,儿孙读书就是混日子,考取功名的事情,丝毫不上心。

单龙溪长期为家庭操劳,一病不起。于是把“地窖有银子”的事情,告诉了儿孙。儿孙拿出银子,却不知如何分配,谁都想独吞,因此闹得不可开交。

与此同时,生意场上的事情,两个儿子都不愿意吃苦。父辈的事业,三五天就败了。

儿女知道父母有存款和拿到了父母的存款,是不一样的。如果儿女拿到了存款,还能如以往那样孝顺,非常难得。

其一,自身条件很好的儿女,拿到了父母的存款,就是如虎添翼。因此他继承了家业,并且可以让父母过更好的日子。

其二,素质很高的儿女,不管有没有钱,都会想办法孝顺父母。如果父母自己有存款,他会更用心供奉父母。

其三,小家庭很和睦的儿女,得到了父母的存款,也不会动歪脑筋。小夫妻会把父母当成恩人,供奉一辈子,也不会有怨言。

如果老人不看清“儿女的人品”,把存款给儿女之后,苦日子就接踵而至。唯有给儿女的孝道,添加一些附加条件,才对。

04

诗曰:“古云有子万事足,多少茕民怨孤独。”

人老了,不仅要有钱,还要有谋略、远见,另外加一份“私心”。

不管儿女多好,老人要留一手。虽然不近人情,但是对自己没有坏处。

困难总是在不断出现,谁都不知道,哪一天就会遇到困难。钱在儿女手里,你要花钱,起码要打个电话,等儿女送过来。如果在自己手里,就随时可以花。

人是会变的,今天的好儿女,不等于明天的好儿女。谁说得清呢?

记住两种现象:第一,娶了媳妇忘了娘;嫁了丈夫远了娘家。第二,父母把最好的饭菜留给了儿女,儿女把最好的饭菜留给了孙辈。

说到底,人老了,有钱才有福气;钱在自己手里,是底气。

在此,也奉劝儿女们,父母今天的样子,就是你明天的样子,别知道太晚。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