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厂心理咨询室内,坐在关晓月面前的男生全身紧绷,不停颤抖。几分钟后,他突然站起来,双手不停拍打自己的脑袋,吼了几声之后坐下抱头痛哭。
关晓月静静地坐在男生对面,看着他宣泄情绪。几分钟后,男生情绪逐渐平稳,关晓月递上一张纸巾,继续自己的心理疏导。
“出于职业道德,我不能给你讲他的故事,但这种场景在我的工作中并不少见,这种激烈地宣泄也未必是坏事。”
疫情以来,心理咨询师逐渐走红。各种培训机构广告也在努力渲染行业蓝海、人才紧缺、收入可观。
心理咨询师,真的有他们说得那么好么?
“心理咨询室要有隐蔽性,从外面看不到里面,脱离主体活动。”吴佳琪绕过公司前台,沿着后面的一条狭窄通道往里走。她在某互联网大厂做心理咨询师,咨询室就藏在这条通道里。员工沿着这条通道走上八九米路,能看见一个小门。门后就是公司的心理咨询室,一间五六平米的封闭小屋。
“咨询室需要外面看不见里面,不能是透明会议室那种布置。” 这跟电视剧《女心理师》里的场景不同。剧中,杨紫作为心理咨询师,在透明可见的咨询室接待来访者。咨询室外视野开阔。
作为大厂的心理咨询师,吴佳琪是神秘的存在。平日里,她会避免出现在食堂、餐厅、健身房等员工聚集的地方。除了心理咨询关系之外,心理咨询师避免与员工产生更多联系。
咨询室设在企业内,有些员工选择在白天上班的时间段来,有些员工则约到晚上,下班后才来。“来做咨询的员工还是少数。”过去一年,吴佳琪每周会给5~10位企业员工做心理咨询。
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即每1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抑郁症;而互联网和教育培训行业是职场抑郁的“重灾区”,因为不能适应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等。吴佳琪接触到的员工案例,基本符合这些情况。
咨询的过程中,大多数员工都只是吐槽,想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总那样考虑问题,对自己该怎么办很是困惑。也有些员工表现出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整天担心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甚至有些人会大哭、痛哭,有些人全身紧绷,时而颤抖,不停打自己的脑袋;还有些人把自己的手指都给抠破了。
吴佳琪认为,企业里的员工有焦虑感,说明他们所做的事情有挑战性。“如果焦虑感在承受范围内,那么是可以促进组织进步。如果超出了承受范围,那么就需要作些调整。”
“有时候是团队中个别成员的表现,引发了管理者的焦虑。”吴佳琪接触过的管理者基本都有业绩压力和焦虑情绪。他们找她给团队做咨询。这种需求的困难在于“诉求不同”:管理者希望缓解压力后,员工能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员工则希望平衡工作和生活,少点加班。
还有很多人受困于人际关系,比如不喜欢领导的管理风格,不知道怎么跟同事相处,团队间协作不好等。“管理者也是从父母那里学到了一些管理人的方法。而很多人和父母相处后,培养出来的行为方式和做事风格,拿到社会上,与领导、同事和朋友相处,其实并不合适,需要作出调整。”心理咨询师徐浩初解释道。
入行几年后,关晓月选择进入大厂当心理咨询师。
刚工作时,关晓月担心自己才20多岁,给三四十岁的人做心理咨询,很可能不能让人信服,“镇不住场子”。而且,独立心理咨询师需要搞营销,树立个人品牌,跑场地。
于是,她先从事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员工帮助计划)工作。EAP指由第三方供应商来给各类企业客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关晓月因此有机会“驻场”咨询,了解到金融、保险、制造、教育、通讯等行业员工的心理状态,以及整个社会的运作情况大概是怎样的。
积累一定经验后,她跳槽到一家互联网企业做心理咨询师,工作稳定,有五险一金,上下班时间固定。每周,关晓月都需要跟公司里其他心理咨询师开会交流案例,分享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和个人思考。她说,“虽然过去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它不是一个可以完全复制的过程。我们对人和社会的理解在不断深化。”
过去,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主要是高校和医院。这些年来,进入大型企业和专业心理咨询公司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疫情以来,心理咨询需求猛增,诞生了大量心理咨询公司,吸纳了不少就业。
吴佳琪硕士毕业后,30多位同班同学中,有一半的同学都去读博了。他们没有继续攻读心理学专业,转而选择心理学与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进入了基础研究的领域。另一半的同学转行了。选择去当心理咨询师的,只有她一个。
“在你们的印象中,心理咨询师是很体面的形象,收入高,时间自由,能作为副业?”吴佳琪感叹道,“实际上,我们多数人都是精神很丰富,物质很贫乏。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痛苦的情绪和故事,需要心智资源来支撑。这份工作坚持下来真的需要有信仰。”
在国内,新入行者会先做公益性质的心理咨询师,免费或以100~200元的低价给人提供咨询服务。几年后,若能成为机构里的心理咨询师,收费水平会上升到200~500元。只有少部分从业10年以上的、很有名望的咨询师才能拿到1000~3000元/次的价格。
“国内正规心理咨询师的收入还不如做小三劝退、情感寻回这类业务。”孙严勗的一位同行朋友以此擦边球业务,实现3年内在一线城市买房买车。孙严勗打算‘劝退’:“没有做好十足心理和财务准备的情况下,不要做心理咨询师。将它作为职业,过程是很艰难的,挣的钱远远低于投入的成本。”
“身边很多人都在问我心理咨询师前景怎么样,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非常好!因为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的缺口非常大,国家也在大力推行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心理咨询师可就业的方向也比较广,所以心理咨询师的就业前景不会不好的。”
网上搜索心理咨询师,经常能看到类似表述。这段开场白之后,紧接着就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广告,并且不断提醒你缺口大、收入高、前景好。
心理咨询师短缺确实存在。
在北上广深等城市,花几十元上百元挂号费就能跟心理医生聊半小时或一小时。由于无法医保报销,此前病人并不多,但最近几年,大城市医院里心理医生的号经常被抢空。
疫情反复出现,很多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都受到了影响。加强社会层面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是关键。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部分医院,心理科室人员也加入进来,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因为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替换人员不够,他们也会产生压抑烦躁,想要放弃等心理。
心理咨询企业增长更为明显。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心理咨询相关企业共17.11万家。2019年我国新增心理咨询相关企业3.58万家,同比增长57.28%,是近十年新增企业最多的一年。2020年新增心理咨询企业3.52万家。2021年前8月,新增心理咨询企业2.35万家。
图片来源:企查查
另一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培养的心理学本科毕业生约2万人,心理学硕士毕业生约1万人,心理学博士毕业生是400多人。这些科班出身的人才,还有一部分会投身学术,或者去企业做用户/行业研究、数据分析、产品经理、人力资源等。 前面提到吴佳琪30多位心理学硕士同学中,只有一人做心理咨询师的情况,在行业内并不少见。
“国内还没有明确的心理咨询师培养路径。”吴佳琪说,现在行业内鱼龙混杂,很多非心理学专业的人通过某些平台接受培训、获得证书等方式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但咨询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近几年心理咨询市场的发展情况,徐浩初甚至用“狂野”二字来形容。
2017年,国家取消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但允许一些研究所或培训机构推出培训项目,打算入行的人只要付费学习,通过考核,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培训证明。
新华视点曾在调查报道中提到,目前市场上很多培训机构宣传心理咨询师证书,声称证书受“国家认可”“等同于从业资质”,并且“零门槛”“高收入”“拿证即就业”,两到三个月拿证,收费从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实际上,这些证书都未经官方认可。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一名合格心理咨询师的系统培养过程和医学临床专业硕士类似,一般本硕期间要学习30多门专业课程,并需要接受250小时临床心理实践和200小时专业督导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终身接受继续教育和伦理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