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枝枝(爸妈精读作者)
7月中旬,一位35岁的女保安火出圈了。
这位女保安名叫王大坤,也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就职于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卫队。
孩子两岁多的时候,王大坤内心就有一个决定,那就是考研。
作为一个职场人,还要照顾好孩子和家庭,同时学习也不能落下,可想而知,压力非常大。
可王大坤就是顶着无数的压力挺过来了,学校的小树林,图书馆通常都有她看书的身影。
考研的资料背了一本又一本,考研的试卷做了一套又一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努力了9个月后,她考上哈工大研究生。
在视频中,王大坤说的一段话,让我动容:
“只要有梦想,就可以去追逐。
我的宝宝在他一岁生日的时候,我对他说,希望他长大以后,物质可以平凡,但是精神世界一定要丰富。
我希望他能够热爱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蒙田曾说:
“作为一个父母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是啊!
想管教孩子,父母必须先管住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唯有父母将看到的世界,行动地改变,启发孩子,教育孩子,他才会在父母身上习得成长,成为更优秀的人。
反之,父母不努力,经常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他的人生又怎能熠熠生辉?
父母若管不住自己,
任何教育都无效的
赵玉平老师曾说过一段话:
“父母是最关键的榜样,孩子是要学父母的。
你要让他读书你先读书;
你要让他正直你先正直;
你要让他锻炼身体,你先锻炼身体;
你要让他健康乐观,请你先健康乐观;
我们不可能用自己的黑暗,点亮孩子们的光明。”
父母是孩子教育路上的启蒙人,想要孩子成为什么人,自己就要成为什么人。
父母只有50分,孩子不可能成为100分的人。
就像家庭教育公益片《听,孩子们在说…》的情景:
凌晨12点,珺晰的家里犹如一个麻将馆:
父母聚在一起打麻将,不时笑声不断,不时大声喧哗。
而他只能失落感叹:
“我知道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但你们也不是别人家的父母。”
在怡卉家里,她的父母经常在她身旁玩手机,爸爸喜欢打游戏,而妈妈喜欢追剧,只有她拿着小玩偶低声道:
“你们要让我们自觉学习,但是你们通常自己都管不住自己。”
还有一个小孩,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摔东西、互相指责对方,却教育他要对人友好,不要结仇。
很多时候,父母给孩子树立的就是一个坏榜样,却要求孩子要自觉学习,要成为“别人家孩子”,本来就是一种谬论。
之前看过一张图,觉得挺有意思:
在地铁上,一位妈妈看书,她的孩子也在一旁看起书来;另一位妈妈正在玩手机,她的女儿也把头凑过去盯着手机看个不停。
双方家长在教育结果上,高下立判。
记得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说:
“中国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就是家长。
很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够进步,然后把责任说成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其实这种抱怨里面相当大的比例藏着推卸责任的部分。”
天天打麻将的父母,很难教会孩子读书,天天玩手机的父母,很难教会孩子自律。
若父母使劲管孩子,要求孩子,却管不住自己,任何的教育都是无用功。
懂教育的父母,都在往自己身上使劲
很多父母都陷入一个误区:
“为什么说了那么多道理,孩子依然没变好?”
因为,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影响。
博主@洋气薇 就是致力于自我成长的一个妈妈。
作为全职妈妈,她每天五点半就起床,运动一小时,运动完后坚持看半小时的书。
平日除了要照顾好女儿日常,更要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安排女儿的早教时间,把每天的菜谱记下来,家里东西摆放整齐。
看着妈妈每天做的事,2岁半的女儿也学着妈妈的样子。
她也喜欢阅读,妈妈忙的时候,主动拿起书本认真看;
当妈妈在楼下玩滑板的时候,她也会骑着小车跟在妈妈后面追;
当妈妈在忙家务活的时候,女儿也会拿起小板凳打开水试着洗碗。
妈妈没有刻意教导,可女儿就在妈妈潜移默化的行为中影响着女儿,让她拥有一些好的习惯,学会一些生活的技能。
托尔斯泰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只有父母管好自己,不断努力,孩子才会跟随父母的脚步,不断完善,成为更好的人。
生物学有个“印随行为”的概念,说的是刚孵化不久的小鸡会跟随所见到的第一个物体,即自己的妈妈。
孩子也一样,他的所有行为目标都是跟随第一个认识的对象学习,这个人通常就是自己的父母。
倘若父母都是优秀的,孩子也会紧跟脚步,成为一位优秀的人;
倘若父母是差劲的,孩子也不会优秀到哪儿。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聪明的父母都懂得,要在自己身上使劲,教育孩子才会事半功倍。
好的教育,父母要成为孩子的领路人
樊登老师曾说:
“你在管孩子过程中,如果你使劲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也特别累,那么一定是方法错了。要管好孩子,要先管好自己。”
在教育孩子路上,唯有父母要在这3个方面管住自己,他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优秀。
1、管住自己的欲望,教会孩子自律
想起一个朋友的分享:
朋友儿子每次在书房里写作业时,朋友都会坐在他旁边,拿起手机一会刷抖音,一会打游戏,看到好玩的视频,偶尔笑得前仰后合。
每次送儿子去学校,等待的时候,她都会捧着手机看上几集电视剧。
久而久之,孩子也变得越来越像妈妈,出现厌学,沉迷低级快乐。
朋友四处寻找解决方法,殊不知,问题的根源就在自己身上。
有句话说得对:“父母是孩子行为的最佳示范。”
父母喜好兴趣,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背后也同样有着不够自律,放纵自我的父母。
所以,父母只有管住自己的欲望,孩子才会在父母身上习得自律。
2、管住自己的习惯,教会孩子坚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可想而知,习惯的力量有多强大,父母好的习惯很大程度上,能推动孩子在人生道路奋勇向前。
知乎上有个问答:“父母有哪些习惯影响你的一生。”
一位网友评论亮了:
“我的妈妈,每天早上六点起来,自觉走进书房,拿起书本认真阅读;
我的爸爸,坚持每天晚饭后就去公园跑步,在我印象里,他已经坚持十几年了。
我小的时候,常常早上起不来,一看书就犯困,一运动就恐惧,但我看到我的父母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我就不好意思再犯懒了。
我也试着坚持,慢慢地,我发现,早起也没那么痛苦,读书也没想象中难,现在运动也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事项。”
说再多的大道理,不如做给孩子看,培养孩子坚持,遇事不轻易放弃,父母就要以身作则,拼命管住自己的习惯,不放弃,孩子便会紧跟父母的步伐不断成长。
3、管住自己的嘴,教会孩子修养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男孩随口说了一句粗话,爸爸却严厉地说:“说话要讲文明,小兔崽子你再不讲文明,我撕你。”
如此不文明的教育方式,又怎能让孩子驯服?
父母经常口出狂言,贬低他人,是很难教会孩子修养的。
语言是否文明,藏着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
父母学会尊重他人,管住自己的嘴,孩子才会懂得尊重他人,习得修养,从而收获别人的尊重。
曾看过一段话: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
实际上,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决定了一个孩子从哪儿开始跑,往哪儿跑,怎么跑。”
是啊!
教育的王道,就是父母拼命地栽培自己,努力成为孩子的领路人,自己成长的同时孩子也在成长。
育儿,要先育己,先自管,而后管子。
唯有父母先成为一束光,才能点亮孩子。
点个「赞」,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成为孩子前行的灯塔,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作者:梁枝枝,富书专栏作者,左手带娃,右手写作,想通过写作改变人生的全职妈妈,本文首发公众号:爸妈精读,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