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云南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大量先进模范人物。追寻劳模的光辉足迹,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方式,记录、留存、宣传劳模们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奋勇当先、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自4月26日起,每周一至两期陆续推出,以劳模精神为引领,激励广大群众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由云南省总工会 云南省档案局
联合出品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
今天推出第三十四集
重症病房中,她时刻盯着监护设备,对每个患儿无微不至;她拼尽全力,分秒必争不放弃一线生机,她给无数患儿家庭带去幸福与希望,让生命之花在重症病房绽放。她是昆明市儿童医院PICU的主任,更是患儿们心目中亲切的“肖妈妈”,她就是肖曙芳。
儿科重症病房里的医生妈妈——肖曙芳 张众 摄
由于父母都是医生,耳濡目染下,肖曙芳自幼就将成为像父母一样救死扶伤的医生作为人生理想。1985年,肖曙芳从昆明医科大学(原昆明医学院)毕业,如愿成为了一名儿科医生,后来又进入集“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工作量大、责任重大”为一体的PICU科室,并一待就是16年。
儿科重症病房里的医生妈妈——肖曙芳 张众 摄
每天,当肖曙芳走进病房,看到一个个生命垂危的孩子和他们父母一张张痛苦无助绝望的面孔的时候,肖曙芳就在心里一次次对自己讲: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挽救这些孩子的生命。为此,从医37年,在PICU16年,一年365天,肖曙芳每天的工作时间永远都是“白加黑”“5+2”“7+X”,任何时候,只要有需要,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回到病房,回到患儿身边,日复一日,从不懈怠。
儿科重症病房里的医生妈妈——肖曙芳 张众 摄
“儿科又叫哑科,孩子们不会清楚地表达他们的痛苦,更需要我们有爱心、耐心、细心、关心和责任心。”由于PICU病房的特殊性,家长不能够随意进出探视。面对着离开父母怀抱,独自来到陌生病房恐惧又焦虑的孩子们,肖曙芳将那句温柔而坚定的科室口号化作实际:“宝贝,让我以妈妈的名义照顾你。”病房中,总能看到肖曙芳探身询问的身影,每一个患儿的病情她都悉知于心,她办公室的电脑上、手机里,储藏着很多孩子的照片,这些孩子是肖曙芳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生命,也是肖曙芳无法割舍的牵挂。
儿科重症病房里的医生妈妈——肖曙芳 张众 摄
在PICU的16年来,肖曙芳已经记不清挽救过多少孩子的生命。“PICU是离死亡最近,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创造生命奇迹的地方,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抢救。”正是有这种信念,肖曙芳带领着团队,常常使不可能变为可能。有时,孩子的心跳已经停止,甚至家长都丧失了希望,可肖曙芳仍然不肯放弃,奋力抢救,最终孩子心脏复跳,重燃生命之火。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时也是肖曙芳最幸福的时刻。
视频截图
多年来的全力付出,也让肖曙芳取得了诸多成就,她带领团队应用“小潮气量通气及合适的呼气末正压通气”策略,成功救治患儿120人;近5年来共抢救各类危重患儿7120名,抢救成功率达96.5%;先后取得临床医疗护理实用新型专利8项;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重重荣誉加身的肖曙芳却仍然选择留在一线,默默守护着孩子们,“获得劳模称号以后,慕名转到我们科住院的危重患儿更多了,经常有家长跟我讲,把孩子交给你就放心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个压力使我更加努力、更加刻苦钻研、引进新的技术挽救更多孩子的生命。”
视频截图
“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责任和奉献,我无怨无悔。”37年来,肖曙芳始终把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拯救生命当做自己的职业信条,用朴实而坚定的行动、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让笑容在孩子的脸上绽放,让无数的家庭重享人间的天伦之乐。
编辑:李洁 孙寅翔 王莹 吴珺 实习编辑 孙润瑜
记者:胡津滔 实习记者 郭小煜
海报设计:蔡陈晨 李青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