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了开学季,对于经历过高考的“准大学生”而言,这次去高校报到,跟以往阶段的升学有着明显的差别。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转折,意味着同学们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模式都会发生变化。大学生活被很多人向往着,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选择如何度过,就看同学们自己的规划了。
没有人再像班主任那样盯着我们的成绩,不管学习上还是其他能力的提升,主要靠学生自觉。一定有不少新生期待着在社团里成为活跃的一员。我们来分享一些经验。
团费贵不代表“含金量高”,以下社团的参与成本较高,新生认真考虑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高校的生活有很多未知。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参加学生社团也是有成本的。部分社团是免费加入,也有很多组织需要交“团费”,维持基本运营。
但社团的团费是什么标准,差别就比较大了,有的可能每年二三十元,也有百元左右的。同学们报名之前要“擦亮眼睛”,并非费用越贵就代表含金量越高。
在高校社团里,有些是得到学校支持的,无需自行考虑经费的问题;另一些则是大学生自行组织建立,向学校申报,通过批准即可,但组织活动的经费需自行负责。
有的社团管理者能力比较强,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寻找赞助;有的管理者则直接通过设立入会的费用来解决。而且加入以后,还需继续投入成本。以下社团的参与成本较高,新生要认真考虑。
汉服社、动漫社等需要在服装、道具上很讲究的社团。大学生想参加后续的活动,往往需要自行准备衣服,经常穿同一件也不太现实。
吉他社等乐器类社团,团费通常比较高。大学生加入这类学生组织,一般都是抱着培养兴趣爱好的心态。自己买乐器也无妨,但团费贵的社团不等于会有人手把手讲课,新生要了解清楚。
街舞社,团费未必多高,但隐形的“攀比”经常存在。很多同学可能发现了,这类社团的成员常常打扮得比较新潮。家境太差的话,可能自己也会感受到难以融入这个圈子。
学姐总结大学社团的规律,新生要学会筛选,主要看这几个标准
相比之下,可能学习类、公益类的社团,参与的成本会比较低。有些还是学校很认可的,如果能跻身社团干部,未来求职时也是加分项。
有学姐总结了大学社团的规律,新生们要学会筛选。每所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标准,初步判断是否值得加入社团。
首先是规模,虽然不能绝对地说大型社团一定比二十多人的小团体更好,但学生数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其认可度。当然,新生也不要只是“随大流”。
其次是受学校或院系的重视程度,即使是新生也能从一些细节上来推测。比如入校时很多社团会一起招新,地位较高的组织往往也能优先放在好的位置。
还有迎新活动时,院里有一定口碑的“老社团”,通常能参与节目演出,或者让社长作为代表来发言。同学们在加入之前,不妨先看看团长在院里的地位如何。
再次,看社团干部和招新人员的水平。不管是兴趣类还是学习类的社团,只有团长和管理成员足够优秀,才能带动整个组织。笔者上学时,有位团长自己英语都很差,还做口语社团,后来果真解散了。
很多同学加入社团后,逐渐失去了恒心,希望你能坚持下来
进入社团几乎是每个新生都会考虑的问题,有些同学甚至一开学就加入好几个学生组织。不过再过半学期,可能就有学生陆续放弃了。
有活动和训练也不愿意再参加,宁愿团费白白浪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习惯多半反映着大学生已经有“摆烂”的心态,不再积极提升自己。
相比团费,失去了进取心和恒心,这才是更大的“损失”。大学时间看似很长,但如果随波逐流的话,很容易在玩手机、玩电脑中度过。
现在大学生求职比以前更难,希望同学们在加入社团后,能够坚持下来,不要“三分钟热度”。不过,要是发现社团组织的活动意义不大、效率不高,主动放弃也是明智的。
【话题】你在选择大学生社团时,有什么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