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库小七站长,和你一起实现个人成长。
文 / 库小七
一位柔弱母亲,产下了脑瘫儿,遭丈夫无情抛弃,独自用了29年时间,将脑瘫儿子,送进了哈佛大学的校门,她就是拥有微博认证账号10万粉丝的伟大母亲——“哈佛妈妈邹翃(hóng)燕”。
对于邹翃燕来说, 她的人生既是不幸的,但同时,又是幸福的。
不幸的是,她的儿子从小就是重度脑瘫儿,受尽病痛折磨,她的人生亦差点看不到未来;幸福的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她和儿子所经历的苦痛的磨砺,为他们的人生迎来了新的花期:
2015年,儿子到哈佛大学攻读法律法学博士学位,两年后获得哈佛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并顺利通过美国司法考试;她则成为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副教授,深受学生爱戴,先后荣获了武汉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青年教职工标兵等诸多荣誉称号。
纵观邹翃燕的育儿路,以下三点或可值得我们借鉴:
01
O N E
给你的孩子,无条件的爱
邹翃燕为儿子取名“丁丁”(dīng zhēng),源自《诗经》中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丁丁”是形容树木成材后被锯倒时发出的巨大的声响。
邹翃燕生产时,由于医疗事故,导致宫内窒息,孩子颅内出血,落地时没有一点声响,经抢救后被诊断为重度脑瘫。她希望儿子在将来离开时,能多少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动静。
当时,孩子在医院里,孱弱得像只小猫儿,两个鼻孔里全插满管子。一个是鼻饲管,一个是输氧管。
医生劝她和丈夫,趁年轻,再生一个健康的宝宝。言外之意,就是劝他们放弃这个孩子。她的丈夫经过痛苦的煎熬,选择了放弃孩子,可是邹翃燕做不到。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她怀胎十月,才生下了与她血脉相连的儿子。儿子才来到这个世界,他有什么错!她如何能做到,眼睁睁地看着儿子消失在这个他才降临几个小时的地球上。
不!她做不到!
哪怕为此,她和丈夫的关系生出裂痕,也坚持自己的主见,再苦再难,她也要留下孩子,将他养活大。
医生告诉她,重度脑瘫儿,要么痴呆,要么瘫痪。
她从接触孩子的第一时间起,就开始无论自己手里在忙什么事情,都会嘴里边和孩子不停地说着话。她在家里挂满了彩色气球,还有很多能发出声响的彩色玩具,用来训练儿子的听力、视力和观察力。
儿子7个月时,能随着她的手指方向去找颜色了,这让她作为妈妈的一颗忐忑的心才稍感安慰。看着孩子明亮的眼睛,她坚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她的针对训练也是对的。直到儿子1岁9个月时,医生对儿子做了心理评估后,明确告诉她,她的儿子智力正常,她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了地。
虽然儿子的智力正常,但是运动神经受损明显。其他孩子都能“三翻、六坐、九爬”,而她的儿子明显头不能久抬、手指无力、还一直流口水,是“三不能翻、六不能坐、九不能爬”,动作根本无法协调。
这让她很难过。但是难过是暂时的,她必须强打起精神,谨遵医嘱,在儿子三岁之前靠药物治疗,三岁之后就到中医医院去做按摩治疗。
孩子管按摩叫捏背、卷皮。因为每次按摩,就像是将皮肤卷起来了一样疼,孩子会忍不住大哭大叫。她告诉孩子,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为了健康,就得忍。之后,孩子哪怕再疼,也只是哼哼几声。
一次,大冬天,她带着儿子去做按摩,她的自行车打滑,将自己和儿子狠狠地摔在了雪地上。多年后,儿子在接受央视新闻频道 [面对面]栏目采访时,说,当时,妈妈扶起了他,自行车摔在地上;扶起了自行车,他摔在了地上。
妈妈抱着他,狠狠哭过后,又重新站起来,推着自行车和他,走向了按摩的地方。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一书中提到,中国父母的五项修炼之一,是要成为最好的自己,之二便是,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邹翃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儿子,妈妈给予孩子爱的初衷,是因为孩子是妈妈的孩子,是妈妈带他来到了世界上,作为母亲,理应穷尽一切力气,去爱自己的孩子,而这些爱,无关贫穷与富贵,健康与疾病,顺境或是逆境。
02
T W O
为你的孩子早立规矩、早做引导
儿子小时候,握筷子有困难,身边亲人朋友都劝她,降低标准,允许孩子用勺子吃饭。
邹翃燕说,她不想儿子在懂事后问自己,为什么其他孩子能用筷子,而自己不能,难道是因为他是脑瘫患者吗?
不!她要让儿子过正常人的生活!她为儿子立规矩,说,如果仅靠努力,就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她愿意陪着儿子去吃苦练习。在她的陪伴下,儿子终于学会了和幼儿园其他孩子一样,用筷子吃饭。
同样的,因为四肢力量不够,儿子小时候握笔有困难,写字很慢,还喜欢磨蹭,每次作业都完成到很晚的时间。
为了能培养儿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邹翃燕就为儿子立规矩:作业必须在每天晚上八点半之前完成,到时间了必须停,不管有没有写完。
在儿子小学二年级时,因为贪玩没有按点完成作业,她就让儿子依照规矩,停止去写。结果,半夜,儿子偷偷地爬起来写作业,让她很生气。
她和儿子认真谈心,告诉儿子,并不是妈妈不让他写,而是他在原本可以完成作业的时间内,不抓紧时间写,这样既耽误睡眠,又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孩子当时可能还不太理解,但是这件事情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之后,他一放学就开始写作业,再也不拖延了。
上小学时,儿子问邹翃燕字词的读音和如何组词造句,她均告诉孩子,自己不会,让孩子自行查字典,完了再教教妈妈。她不会告诉孩子某个字的具体读音,但是她会教给儿子如何查字典的方法;她不会给孩子教一篇作文具体如何写,但是她会引导孩子一篇好作文是什么样的,怎样去写作文。
儿子在一次采访中,谈到邹翃燕是自己的人生导师,这让她很欣慰。就像《陪着孩子走向世界》这本书中提到的,中国父母的第三项修炼,是为孩子赋能。
作为家长,不只要关心孩子的吃饱穿暖,成绩、排名,更要为孩子赋能,为孩子立好规矩,做好引导,让孩子拥有不懂就问,对知识的求索、对人生的探索,刨根问底的精神。
03
T H R E E
身行重于言教,要成为孩子问题的解决者
很多父母,手机不离手,粗话不离口,还妄想教育一个懂规矩、有礼貌的孩子出来,怎么可能!
邹翃燕在儿子小时候,总是将绘本和学科知识,先行学完,再在儿子学习有困难的时候,像个随时都在关注孩子的教练一般,给予孩子建议。儿子长大后,都一直觉得,自己的妈妈就像一个无所不会的超人。
后来,邹翃燕在一次访谈中,才道出原因:身行重于言教!一切的大道理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你身体力行,告诉他,你可以,那么,他也一定可以的。
邹翃燕的儿子上中学时,情绪出现了很大的反复,曾经一度想要退学。邹翃燕到了学校,去向老师和同学详细了解了儿子想退学的原因,并做了儿子大量的思想工作,才让他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当时儿子因为行动比其他孩子稍显迟缓,学校学科又增加了很多,课堂作业繁重,儿子几乎天天熬夜,也无法完成,而且儿子非常害怕老师和同学区别看他的眼神。
邹翃燕在了解到情况后,站到了儿子班级的讲台上,和儿子全班同学谈了一次心,她告诉同学们,丁丁有多么不容易才走到了今天,只希望同学们能将儿子视作正常同学看待,多同他交流,多给予他鼓励和支持,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包容。
邹翃燕的袒露心声让儿子深受鼓舞,班级的同学们,也多了一个了解儿子的渠道,成为了儿子的好朋友。
邹翃燕又分别找到了各科老师,去和老师们谈建议,她以保证上课听讲效率和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为由,请各科老师将作业的量减少很多。儿子在整个上学阶段,养成了从来不熬夜的习惯,而且也基本上没有因为作业没有完成,而被老师惩罚过。
和儿子一路走来,令邹翃燕感慨万千。她说父母要成为孩子问题的解决者。
如果儿子是辆货车,那么自己这个母亲,就是一名铺路工。她要将铁轨铺好,将儿子扶上铁轨,儿子就能沿着轨道前行。至于向哪个方向行进,行进多远,她不敢奢望,她所能做的,只是为儿子保驾护航,静待儿子开往春天,看见花开。
儿子长期的治疗费用和学习费用,让邹翃燕和丈夫天天吵架,很明显,他们已经无法在一起生活了。为了让儿子得到持续的爱和治疗,邹翃燕在儿子十岁时,和丈夫离婚了。随后她用自己单薄的肩膀,带着儿子,打多份工,帮助儿子恢复健康。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这本书中提到的,中国父母的第四项修炼,是构建高情商家庭。高情商家庭,是能为孩子提供安全感、自信、勇气的 家庭,而父母健全的家庭,并不一定才是高情商家庭。
邹翃燕为了娘俩的生存和给儿子治病,跑遍湖北全省去做礼仪培训,还兼职卖过五年保险。在她最艰难的时候,她也没有想过要抛弃儿子,去过自己的生活,正是她的爱和陪伴,让儿子成为了一个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人。
而《陪着孩子走向世界》中提到的中国父母的第五项修炼,是规划和执行。这在邹翃燕和儿子身上,也体现得很明显。
一位脑瘫患者的母亲,起初的愿望,只是为了能让儿子拥有正常人的生活。当她发现,靠努力就能到达梦想的彼岸时,她和儿子一起,为自己的人生重新做了规划,并且坚定地去执行。结果,那些原来不敢想,且比之前更加瑰丽的梦,竟也真的实现了。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只有你不敢想,没有你依靠努力,到达不了的地方。如果有,那也是你的努力还不够,或者你给自己定的方向,失了偏。
《陪着孩子走向世界》,愿你能修炼自我,和孩子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1.邹翃燕的官方微博:@哈佛妈妈邹翃燕
2.CCTV-13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 邹翃燕:母爱的奇迹
3.《陪着孩子走向世界》孙玉红编著。
( 图片来自网络,请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