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惠州中小学(幼儿园)秋季学期开学的日子,超百万名中小学生(幼儿)踏入校园。由于周边一些城市出现疫情,今年惠州开学季面临较大的疫情防控压力。与此同时,新学期有多项教育新政将实施。一年级上学期将设置入学适应期,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正式实施,劳动课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独立课程……面对新学期的防疫大考和即将出现的教育新变化,惠州多所学校提前做好准备与相应的调整。走进校园的孩子们,也即将迎来一番全新的学习体验。
抓实抓细疫情防控,把好新学期“第一关”
新学期开学,既是个关口,也是一次防疫大考。8月30日—31日,惠州各个学校陆续开展新生注册报到。8月30日下午,记者在惠州实验中学附属学校校门口看到,学校开设了多条入校通道,并设置了临时隔离区域。当天入校的学生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正常后方可进入校园。此前学校已按要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且结果全部为阴性。
“严防疫情输入校园,校门是第一关。”惠州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副校长蔡伟平介绍,学校制定了开学工作方案,疫情防控工作是其中的重点。一方面,开学前学校对校内所有教室、公共区域等进行了消杀;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为全校教职工再次进行了疫情防控培训,并且在8月29日开展了疫情防控演练,通过多场景的演练,检验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处置疫情突发情况的能力。
目前,惠州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已实行全封闭校园管控,学生错峰返校。除了师生员工,其他人无特殊情况不得入校。确需进校的,需经过“测温、登记、亮双码、查验核酸”等流程,并联系相关老师确认,才能进入校园。蔡伟平告诉记者,暑期时间长、人员流动频繁,且当前惠州周边城市出现疫情,只有抓实抓细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才能守护师生健康、校园安全,确保如期开学。
实际上,开学只是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一环。蔡伟平介绍,上学期结束时学校通过班主任呼吁家长暑期尽量不离惠,离惠的需及时报备动向。开学前14天,学校就开始提醒尚在惠州以外的师生家长返惠,并做好健康监测等。截至开学前7天,该校2400多名学生、教职工全部返回惠州。“因为把工作做到前面,因此开学准备工作也有了更多主动权。”他表示。
除了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学校也尽可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和举措。考虑到学生核酸检测的需要,学校主动联系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教师当志愿者,为学生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减轻家长的负担。针对个别外地返回惠州无法入校的家长,学校安排工作人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记者了解到,由于开学前核酸检测需求激增,在医疗机构开设常态化核酸采样点的基础上,惠城于8月31日—9月1日增设了15个临时自费核酸采样便民服务点,方便返校人员就近前往检测。
一年级设适应期,幼小衔接全面推行
8月30日,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迎来了250多名一年级新生报到。“脚踩地板、腰挺直!”一群小萌娃坐姿整齐,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学习上课坐姿、纪律等。该校副校长陈剑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孩子们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生的身份角色转变,一年级入学的第一个月是适应期,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入小学阶段。
陈剑表示,从幼儿园里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到小学教室里认真听讲的小学生,这个转变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实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下子完成的,不会因为进了小学校门就一下子长大。为此,六年前,学校就开始探索一年级新生适应期,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开展课堂生活等常规训练,学校将放缓课程节奏,减缓知识点坡度,让孩子们逐渐适应小学节奏和常规要求。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到,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于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其中,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
在幼小衔接方面,惠州此前已有探索。为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惠州市惠城区立项成为“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以课题《惠州市惠城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践研究》为依托,自2021年秋季开始,开展为期三年的“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实践研究。
具体来说,惠州通过试点校(园)制定《幼小衔接联合教研制度》,搭建幼儿园与小学深度合作平台。试点校(园)成立幼小衔接联合教研组,一园一校通过幼小结对研究共同体,打破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教学与研究的壁垒。
上排小学是该项目的试点学校之一。去年秋季学期以来,上排小学老师们根据一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例如语文课《荷叶圆圆》和数学课《趣味计算》两节示范课,运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开学前一天,学校邀请了结对的幼儿园负责人举行了幼小衔接工作布置会,该校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胡诗卉分享了迎新的方法和技巧,还有低年级骨干教师、班主任等人参加,为迎接一年级新同学做足准备。
新课标落地,核心素养成为教学高频词
和往年不同,今年开学前惠州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各个学科的学科组长多了一项工作:站上讲台,向科组的老师谈了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原来,为了迎接新课标落地,暑假前学校给所有老师们布置了“暑期作业”——学习新课标,科组长要组织集中研学并在开学前解读新课标和开展集体备课。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取代实施了20年的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0余年的旧课程标准,今年秋季学期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正式实施。
在课程方案方面,备受关注的变化是,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学的风向标。”陈剑表示,此次新课标突出了核心素养导向,通过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结构化的内容、跨学科主题学习和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四个部分,让核心素养落地。
新课标对课堂带来的具体变化有哪些?她以杜甫的诗歌举例,不同的学龄阶段能接触到杜甫不同年代的诗歌,“课堂上可以以时间为线,对他不同年代的时光进行集中学习,对诗人的风格变化做深入探究。”这样就打破了原先一篇一篇地学的模式,让学生建立起更立体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陈剑表示,2024年即将迎来惠州“新中考”。“新中考”方案较为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实验操作考试,体育分值增加。这些变化也在传递一种信号:中考试题命制更加注重核心价值和能力素养。新课标将倒逼教师加快学习,只有“跑步前进”才能应对新学期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惠州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周瑞彬认为,新课标站在“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对2001年以来的两个课程标准进行整合、更新,要把以前“知识本位”教学转变为现在“素养本位”教学,从“育分”逐渐向“育人”转变,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工作者理解并践行“立德树人”提供了可遵循的路径。
【记者】谢志清
【通讯员】陈友廷 刘丹 柯静
【摄影】王昌辉(除署名外)
【作者】 谢志清;王昌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