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好的爱,应该是“爱而不溺,严而有格”。
很多人,在管教儿女时,很有原则,并且坚决杜绝败家子的出现。摇身一变,成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后,对于孙辈的教育,就把持不住了。
其实,育儿的方法,同样适合教育孙辈,并且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被祖辈溺爱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还会引发大人之间的矛盾。
建议老人们,帮忙带孙子、外孙时,要守住以下三条底线,真正“帮到点子上”。
01
第一条底线:一日三餐中,注意节俭,别有求必应。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老人觉得亏待了儿女,于是把更多的爱给孙辈,希望能够弥补。老人不知道,儿女的童年过得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时代不够富有,不是不爱,只是无奈。
作为70后的我,深有感触。小时候家在农村,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要去借粮食。一个月才能吃一顿肉。鸡蛋要留着,等有客人来的时候,才能下锅。
当经济条件变好之后,一些老年人就带着“亏欠”的想法去带孙子、外孙,就出现了“有求必应”的问题。
有一次,我从广州回来,在高铁上,邻座的爷爷帮孙子买了蛋糕。孙子把蛋糕放在嘴里,尝了一下,就吐掉了。蛋糕上有芝麻,孙子不喜欢。
爷爷赶紧把蛋糕放在一边,找到乘务员,买了另一种蛋糕。
下高铁时,蛋糕随意丢在座位上,令人心疼。
明代皇帝朱元璋常常对子孙说:“居高位者勿骄,处佚乐者勿侈。骄者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
很多家庭的奢靡之风,都是从“一日三餐”开始的。一顿饭,一块蛋糕,花钱不多,但是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大数字,更要看清楚的是,吃喝的事情,伴随终生。
孙辈要什么,老人就买什么;因为口味不好,随意更换,百般挑剔,这样的行为,一定要杜绝。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孙辈就是第三代,关于节俭的教育,可见有多重要,别不把古训当一回事。
02
第二条底线:发展爱好时,严格约束,别低级趣味。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似乎这样的规律,在很多家庭都管用。
老人舍不得打骂孩子,或者担心打骂了孩子,会引起儿女的愤怒。
有的孩子,动不动就说:“我要告诉爸爸去,我要告诉妈妈。”
老人以为,一旦儿女知道自己“苛刻”了孩子,就会引发婆媳矛盾,会导致儿女不放心。因此,宁愿对自己苛刻一些,也不能让孩子受委屈。
老人对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内心的“爱”在涌动,因此孩子犯错了,不仅不责罚,还会包庇。
低级趣味的爱好,不能阻止,其后果不堪设想。
有一段时间,“熊孩子高空抛物被假扮伤者吓哭”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在福建宁德,一男孩经常高空抛物,家人劝说几次,都没有效果。妈妈请人扮演受伤者,上门追问:“谁丢的玩具。”
家人异口同声:“男孩丢的。”
受伤者拉着孩子,要去找警察。孩子腿都吓软了,表示以后不再朝窗外丢东西了。
假如此刻,爷爷奶奶站出来护短,揭穿真相,后果不堪设想。
现实告诉我们,孩子因为无聊,缺乏对社会危害的认知,因此“无知者无畏”,爱好层出不穷,甚至变成社会的祸害。
在农村,孩子爬树、私自下河游泳、损坏邻居家的西瓜、挖墙洞;在城里,采花草、摇动小树、在车辆上刻画图案......如果家里有人包庇孩子,孩子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做对了。
总有一些老人,看到孩子与人打架,丢出一句:“打赢了就好,这才是我的孙子。”其内心的阴暗,令人不齿。
博物学家海克尔说:“理智是人的最高天赋,是人本质上区别于低级动物的特征。”
老人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爱好。不要对任何爱好,无底线地包容,更不要助纣为虐。
03
第三条底线:孩子犯错时,注意站队,别盲目护短。
有一句口头禅:“放过他吧,他还是个孩子。”
今天,我们放过了一个犯错误的孩子,明天社会就会教训这个孩子,甚至会让孩子覆灭。
很多家庭,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中年人狠狠地批评孩子,老人站出来护短,认为孩子太小,不能狠心教育,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也有一些孩子,被爸爸妈妈批评之后,马上就跑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面前哭泣,求助。
当爷爷奶奶站在孩子这一边,教训孩子的父母的时候,其反面作用,就悄然冒出来了。孩子会认为,自己没错,是父母错了;怕啥,这不有爷爷帮忙吗。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
大人随时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树立应有的威严。当孩子受批评时,老人应该保持安静,明断是非。
0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想要家庭世代兴旺,就要强化“树人”的底线。想一想,一棵树,根须腐朽了,是无法长高的;一个人,道德变坏了,是没有办法成才的。
鲁迅先生说:“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
爱孩子,是老人的天性;管教孩子,是老人的智慧;引导孩子,是老人的远见。
家有黄金万两,不如育儿经一本。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