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作者:王明雅 编辑:葛伟炜
吴楠,北京人,身高1米94,照他的说法,体重随心情,在北京做餐饮很多年。
这段时间,我在朋友圈陆续刷到他和两位合伙人去外地考察的随手拍。从武汉到长沙,再到成都,城市的美景与美食都让人垂涎,无论如何,总是看过、点赞滑走。
转变发生在7月。
他们原计划在成都停留7天,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京、蓉两城接连出现疫情,健康宝弹窗,北京回不去,成都酒店难订到。依照过往经验,三个人估摸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不如做好长期准备。
再大胆点:干脆留下创业。三人一拍即合。
吴楠(右一)与合伙人
三个原先几乎没有居家生活经验的男人,开始与时间赛跑。四天搞定住宿,半天囤好吃喝拉撒一众家居用品,一个星期后,租好办公室。采访那天,是吴楠在成都的第四十天整,项目开业第五日,团队搭建几近完备,共12名成员,几乎都来自本地招聘。
做的是在北京的老本行:麻辣香锅。
包括我在内,不少人听到后的第一反应是,在成都做麻辣香锅,是不是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竞争该何等惨烈。
吴楠摆手,他们在北京的研发团队就来自四川,工厂和调味也来自这里。客观地说,他们原来更担心北京市场是否能适应四川口味。但究其根本,这是一个“你对自己的产品有多自信”的问题。
现在,他习惯每天在抖音拍视频更新日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剪辑技巧,甚至称得上“粗糙”,热度一直很不错。
评论区里,不少成都本地人会热心地给他留言:吴哥,你吃的这家不正宗,下次可以试试xx。吴楠都会认真回复,下次一定去试试。是真的“下次一定”。
天气炎热,还有限电,大多餐馆没有开空调的条件。吃饭时,豆大的汗珠从脸上“叭叭”往下淌,即便如此,吴楠总能淡定地把饭吃完。初来这里,二两红油抄手已经是他能接受的辣度极限,现在,三两外加把汤喝完都是小事一桩。
成都美食
健康宝解除弹窗后,因为担心北京的生意,两位合伙人都已经回去照应,吴楠一个人留了下来。问及打算什么时候回去,他毫不犹豫:“现在压根没有计划。”创业项目正步入正轨,很难离开人。
吴楠也已经开始安排,今年春节,会把家人都接到成都。
当然,现在来看,最初将他们留下的那场疫情,还有后续的高温限电,都只是曲折的前奏。就在完稿后不久,成都疫情再度爆发,公司所在的办公大楼被封,部分员工转运隔离,创业之旅又横添了不少麻烦。
本不需要隔离的吴楠担心“这帮孩子”的生活,也想着,作为老板应该做到“共苦”,去照应大家。大楼被封后,他简单收拾了一下,拎着行李进去了,如今,和大家一起去了隔离酒店。
我决定记录这个餐饮人异地创业的故事——它还有一点关于年轻人如何流动、城市如何变迁的内核。
以下是吴楠的讲述:
01
慌乱的开端
我们一开始的目的地不是成都,而是武汉。
因为疫情,今年一直没来得及出去,前段时间,形势稍缓,也为了参加武汉一个规模比较大的食材展会,就赶紧出发了。
干我们这行,每年的更新特别重要,原本就需要一年出去两趟,主要是去外面看看市场变化,食材趋势。借这个机会,在武汉参完展,沿途又去了长沙、重庆,最后一站定在成都。
一来,准备在这里看看各种项目,二来,和本地的合作工厂见面。还有一点,成都原定于4月份的糖酒会,受疫情影响推迟到了7月,算了算时间,我们刚好能赶上。
本打算在成都待7天,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的安排。
第三天的时候,成都突然出现病例,离我们最近的小区也就三五百米开外,本地开始要求核酸检测。这时候还没意识到情况有多复杂,平日正常做核酸,推进考察,并不耽误。谁曾想,北京也爆发了疫情。因为从北京出发,酒店对我们也紧张起来。
日常做核酸
当下就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这情况肯定回不了北京,成都的酒店也就订了7天。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无论如何,先租个房住下来,哪怕后面赔押金,也肯定比天天住酒店便宜。
最后四天,我们几个基本就是在外面奔波找房。
特别不幸的是,仨人里还有一个直接倒下了,兴许是流感,发烧、咳嗽,特别严重,没办法,就只能让他在酒店休息,另外俩人继续出去找。我自己也得了肠胃炎,买了大把的药吃着。
时间紧张,网上、中介各种渠道都试了,还挺曲折。当时看的好几处房子都是一样的情况,上午看完没问题,下午再去就涨价,寻思涨价就涨价吧,最后房东又说没想好,不租了。更被动的情况是,都看好谈定了,结果到签合同的时候,小区被封了。
前后看了不下20套吧,酒店订的房还剩一天的时候,终于定下来了,租在九眼桥,挺有名的商业区,附近还有四川大学,很多好吃好玩的。
说句不好听的,三个大老爷们,基本都没什么柴米油盐的生活经验,这回完全是现学。
房子租下来的当天下午,我们去了宜家大采购。锅碗瓢盆的厨房区域,我还有点得心应手,其他真就两眼一抹黑。仨人在里面现商量,床垫买了,是不是还得再铺一层软的什么东西,床单应该买什么料子,床笠又是什么?
宜家大采购
我们住的屋子连窗帘都没有。那天采购了四五个小时,花了两万多块钱,一大堆东西,不管有用没用,买了再说,到现在好多都还没拆开。
就这样,头天晚上收房,第二天早上到家,中午就能休息了。
02
开始创业吧
其实着急找住的地方时,我们就琢磨要不要租办公室了。其中一个合伙人开玩笑问,大家有没有胆量逃脱自己的舒适圈,背井离乡,来个二次创业。
在北京,我们做一家麻辣香锅外卖连锁品牌,包括酱料在内,有六七个合作工厂在川渝一带,以前每年也都会过来,看看质量,调整口味。
我觉得,之前每次来都是走马观花,确实需要真正扎根去了解川渝味道和文化,会对我们的品牌和口味有提升。
创业从老本行麻辣香锅入手,做外卖,没用北京的老品牌,想着做一个新的,把好东西学完以后,还可以反哺北京。取名叫“椒秀”,有四川的感觉。
办公室租在租住的小区附近,上下班可以步行抵达,到现在为止,团队一共12人,4天招好。
说来幸运,成都做客服工作的人特别多,那会儿刚过了电商6·18购物节,外包公司退出来好多人。成都人很热情,包括帮我们租房的中介,一听我们需要招人,也帮忙推荐,朋友带朋友,很快就搞定了团队搭建,合作下来,大家非常靠谱。
见合作伙伴
其实那段时间非常紧张,很多个日日夜夜,三个人在家里睡不了多长时间,各处联系,各种安排,计算成本。你想,从决定留下,到租房招聘,还有更核心的东西是大家表面看不到的。
炒制的设备,原本在北京有备货,大部分的货品,也可以从北京调一部分到成都。除此之外,我们还是需要在这里建条新供应链,做新包装,上新适合本地的产品,并协调融合。
整体算下来,投入可控,单房租成本就比北京低2/3。
很多人不理解,在成都做麻辣香锅,竞争会不会比较激烈。说实话,我之前点过不少麻辣香锅外卖,做的好吃的极少,没锅气,分量不足,和麻辣烫一个味儿,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
今天是开业第四天,在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做到了90单,看数据真的挺不错的,因为我关注的是核心数据,即用户消费和复购。
特别欣慰的是,开业第一天,就有用户点了一单后立马推荐别人又点了一单,因为备注写的“刚才我已经下了一单,这回得多给我点”。和我们2017年在北京开店一样,大家对味道真的还蛮看重的。
成都外卖的整体环境并不好,这里的外卖完全就是“割韭菜”。大量高单量的店铺都靠刷单,核心是为开放加盟招商,把加盟商的钱骗到手后,基本就意味着店铺的寿命终结了。
我们前期考察的时候去过所谓的“万单店”,正常一份需要卖到30块钱的餐,顾客只需要付10块钱,到商家手里可能就剩3块,包装还得花几毛,毛利根本不正常。再一看,品牌在微博、抖音上包装的加盟商天天开宾利。
你是做生意,人家是玩诈骗,但人家就是会把客户抢走,这种时候很难受。
来成都40天了,我一天都没休息过,也没法休息,因为我们内部已经对这边的利润、目标做了详细的规划,也不是什么宏观计划,说出来大概率是吹牛,但到春节之前,要完成什么,达到什么目标,还得有个详实的进度,时间都是排满的。
我发现在成都的动力比北京还要强,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推着我,必须把这事干了。
03
留下的决心
在北京这几年,我们聊过去外地的事,很简单,就是想走出去。从武汉出发,一路上也没人提,但越走越看,尤其到长沙以后,心态起了变化,整体的消费环境,感觉比北京强太多了。
体会最深的是人口密度。
偌大的北京城,人变少了很多。年轻人去的西单、王府井和三里屯,现在也比不上以前的人流量。但我们在长沙、重庆和成都,繁华的商业区里,人的密度远比没疫情时的北京多,人贴人,马路都是满的,特别是美食街。讲实话,我已经好多年没见过这样的场景了。
两个字:热闹
年轻人在北京,后面都会跟一个“漂”字,因为都知道,不会在这里落户,很难在这里买房,是生不了根的,长沙、重庆和成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我们在长沙住江边,特别好的江景房位置,每平米才一万多块钱。肯定也有贵的,本地的出租车司机聊起过,一个豪宅盘,单价也才三万来块钱。
确实,当地工资普遍不高,但房价低的好处是,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都可以买得起房——父母支持一部分,自己出一部分,交个首付,夫妻俩一起还贷,再过几年,有了孩子,就能定下来了。
这些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直接带动了旺盛的消费市场。
在成都太古里,女孩男孩都是非常潮流的打扮,那一身身的装扮要搁北京,可能会被围观或讨论,但在成都,根本没人在意,城市很包容。
我有时候就在想,包括刚来成都时,很多在北京的朋友也问,要不要离开去别的城市试试。我个人觉得,如果有机会,或者条件允许,真的推荐大家都走出去看看。
在北京时,应该有不少老板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棒,但现在这些地方不比北京差,甚至更好。从北京出来的餐饮人,反而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发现人家已经这么先进了。
三个字:真热闹
还有一件事,我一定要说一下,在成都,我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对比北京,一直觉得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但是辛苦在哪里?我早上8点开车出门,一般10点才能到公司,到公司已经很累了,这时候喝口茶,歇会儿,开个会,吃完午饭后又困了,强忍着喝口咖啡,安排下工作,就得趁着晚高峰前两小时赶紧开车回家。
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巡店也是,一天巡三个店已经顶天,还得是距离近的店。
但在成都,我的生活半径特别小,生活、工作都在附近解决。晚上12点睡觉,早上8点起,10分钟后就坐在办公室喝咖啡了。想买点二手电器或家具,在北京得开车去特别远的地方,而在这里,骑辆电动自行车就能解决。
这就直接带来了效率的提升。
比如我原来有一个想法,需要工厂配合,从协调到落地就得一周,现在,我只需要花费10分钟走进店里,打一个电话,工厂立马来人,一两天时间,新品拍照上线,还能随时根据市场反馈调整。
04
成都的生活
因为担心北京的生意,前段时间,健康宝解除弹窗后,我的两位合伙人已经回家。
离开前一晚,大家一起吃饭,我提议,可以试试抓阄,看看老天爷想让谁留下来。当然,就是个玩笑,不管结局是什么,最终一定是我留下,因为我要做研发,在成都更方便。
那天抓了,还真是我,我怎么感觉他们作弊了呢(笑)。总之,当场买机票。
吃完饭,切了个蛋糕,然后就各自回屋收拾行李去了,第二天一早,醒来后他俩就不在屋了,看着他们留下的空床,真的挺伤感。
成都的房子
我现在拍抖音记录生活,也没什么特别的技巧,你可以看看,特别粗糙(账号:吴楠-北京人在成都,新零售商业评论注),就几个片段拼在一起,加个字幕。
起因是有个合伙人很喜欢玩,每次拍完都要精致地剪半天,尤其在长沙的时候,他不停地拍,弄得我们都没法正常吃饭了,我说你弄这玩意儿有什么用,粉丝也不多。俩人就开玩笑抬杠,他说你也拍,看你能做得起来么。
拍着拍着,发现挺有意思,会想着今天发什么素材,也能看到生活里更多有趣的事,吃饭的时候,就不会单纯填饱肚子,而是真的去发掘有意思的饭馆,能学到很多新味道。
还有一个好处,不知道为什么,在成都发的视频,基本全是本地人在看,大家会告诉你哪里有好吃的,某样东西怎么吃、怎么做。
我现在真的是跟着大家的推荐去找,通过这种方式,还找到了两个新品。
慢慢自己也成长了。初到成都时,我们还是典型的游客心态,跟着大众点评必吃榜走,一天四五顿饭,结果大量踩雷,甚至包括一些“黑金店”,装修不错,口味却一般。有的辣度不够,有的麻度欠缺,还有很多配料,缺了什么,我都能吃出来。
食材问题也比较严重。印象里,去吃一家专门做虾的馆子,很简单,用炼好的油炸虾,吃的是虾本身的鲜味和油香味,但一尝就知道,虾已经不新鲜了。
现在,我都会找那种到饭点后本地人排队的小店,一看厨师,光着膀子,不拘小节,一定好吃。
好店大隐隐于市
最近,赶上成都限电,很多写字楼不开空调,相当大一部分员工都被强制要求居家办公了,我们还算幸运,公司白天还可以开空调,只是对温度有要求。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因为高温和限电,我们的单量起码能涨两倍。
高温带来的间接问题是,平台大量骑手离职,外面四五十度的天气,他们在马路上跑,确实很危险。员工居家,减少了订单量,更重要的是,消费欲望也降低了。
无论如何,我已经和家人商量好了,会在成都持续创业。
我们经历过的困难要比现在多的多,有时候反而觉得有困难是好事,凡事往好了想,比如现在,正好可以趁着单子不多,磨合团队。
想想刚开始,北京33度的天我都觉得热死了,一出门浑身流汗,现在呢,40度以下都叫凉快。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